灯和星星教案精选5篇

时间:
pUssy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中应融入对学生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培养,以促进其全面发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案中应设定明确的学习成果,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灯和星星教案精选5篇,感谢您的参阅。

灯和星星教案精选5篇

灯和星星教案篇1

教案:我和星星打电话

活动目标:

1、初步学唱歌曲,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并会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2、能用恰当的感情表现歌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3、通过歌曲让幼儿想象太空的奥妙,激发幼儿对科学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活动准备:

1、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画有太空、宇宙的图片。

2、电话一部,小星星头饰一个。歌曲《我和星星打电话》的录音磁带

活动过程:

一、随歌曲音乐,教师带领幼儿做星星眨眼的动作进入教室。

1、出示太空图片

师:小星星们就住在太空里,那我们人类怎样才能到太空中去呢?

2、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想象。

(坐飞机、乘火箭、驾飞船)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了解内容。

师:有一位小朋友和小星星在打电话,请你来听一听,他们在打电话的时候,都说了些什么?

(播放歌曲录音,幼儿欣赏)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边出示相应图片边引导幼儿说说。

“小朋友对小星星说了些什么呢?

小星星对小朋友说了些什么呢?”

(引导幼儿熟悉歌词。)

3、用动作提示的方法让幼儿熟悉、理解歌词。

教师边做动作边有节奏的念歌词。

三、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完整学唱歌曲

1、轻轻地跟着琴声完整唱一遍。

2、提醒幼儿唱准歌曲的附点音符部分,用恰当的感情表现歌曲中不同的音乐形象。

3、引导幼儿创编动作,加动作表演歌曲。

4、用对唱的方式表演歌曲。

(1)、师生对唱。(老师扮演小朋友,幼儿扮演小星星。)

(2)、幼儿对唱。(一半幼儿扮演小星星,另一半幼儿扮演小朋友,边唱边加上动作表演。)

四、结束活动:

教师小结:太空中有很多奥秘需要我们去探索、去发现。我们现在要努力学习本领,长大了才能到太空去探险。

灯和星星教案篇2

一、教材、学情分析

?耳朵上的绿星星》是西南师大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三组的第二篇课文。本组教材以“多彩的儿童生活”为,旨在通过儿童情感世界的再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获得情感体验。

本课是一篇情节生动的童话故事:小松鼠为了过生日,想摘一些花草打扮自己,听了花草的话后,它不忍心采摘花草,决定爱护花木,最后在萤火虫的帮助下,善良的小松鼠过了一个愉快的生日。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善良和爱的熏陶,从中领悟到“给予别人关爱,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真谛。

二年级下学期是低年级向中年级过渡的重要时期,学生们经过一年半的学习之后,在识字量和思考、讨论、表达等学习能力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这篇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对学生来说难度不大,但如何把自己与书中的主人公联系起来,进行角色互换,以此来体会小松鼠的情感变化,感悟到故事背后的内涵却有些困难。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以及第一课时已经达成的目标,我制订了本课的学习目标:

1、温故,复习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给予别人关爱,自己才会得到快乐”的道理。

结合本课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作为学习的重点,把“理解和体会故事蕴涵的道理”作为学习的难点。

二、教法、学法设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将主要采用朗读法、谈话法、讨论法、自主探究法等引领学生自读自悟,亲历阅读的过程,用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和体验取代教师整齐划一的讲解,真正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解,最终达成三维目标。

三、教学流程预设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预设了四个环节。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于漪老师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因此,在这个环节,我设计了三个层面:

1、“今天,老师的一位朋友也来到了我们的教室里,我想把它介绍给大家,它会坐在哪里呢?”引导学生环视全班,找寻这位不速之客,以快速地集中课间涣散的注意力。

2、“哦,我忘了告诉大家,我这位朋友呀,个子不高,小巧玲珑,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它是谁呢?”用介绍的方式自然地道出谜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思维积极参与思考。

3、“对,就是小松鼠!(板画)瞧,它在这儿呢!和它打个招呼吧!”流畅的板画给予学生视觉美感的满足,与松鼠的对话在无形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和养成习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接下来便可以以“小松鼠今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很美的童话故事,一起看看吧!”家第斯多惠说:“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所教的东西感到有趣。”这样三个环节的导入设计,在谈话中不留痕迹地为学生创设了走进文本的仿真情境,使他们于自然中入情入境,产生学习的自觉性,进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

(二)复习生字,整体感知

识字教学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鉴于低年级学生的遗忘规律,我首先进行生字复习。“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生字,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这些生字摘掉拼音帽子,放在了词语里,有信心读好它吗?”激将法可以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在读词的过程中,我会通过屏幕出示“萤火虫”的图片,让学生对萤火虫这种不常见到的动物有一种整体的感知;通过“生活中什么事让你感觉甜滋滋的”来帮助学生体会“甜滋滋”的含义,这样既温习巩固了旧知,同时也为新课的开展扫除生字词障碍,体现了“注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教学理念,至此,第一条教学目标达成。

接下来,以“生字宝宝真调皮,一不小心又溜进了课本里”为过渡语,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明确提出:“自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给文章标上自然段,并且边读边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在此环节中,旨在以问题为依托,培养学生读有所思的阅读习惯。之后,借自主汇报的平台,遵循阅读教学“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原则,引导学生从整体入手理清课文脉络,从而为深层感悟奠定下基础。

(三)体验想象,品味主旨

这个环节,是课堂的主体部分,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准备采用角色体验、想象朗读、情景表演等方法,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探究,析文悟理。

1、学习课文1—5自然段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它想把自己打扮的漂亮一些,首先请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说一说“怎样打扮才漂亮”,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和情感。那“小松鼠是怎样做的呢?”接着,引导学生来到草地上,采用角色体验法,读好以下两个句子:“我用小草编顶帽子戴在头上,一定很不错!”“摘一朵红玫瑰别在胸前,一定很好看!”在朗读指导过程中,我设计了两个层面:

①想象一下:一顶绿色的小草帽,还有散发着芳香的玫瑰胸花,哎呀,那样子多美呀!让我们来读出小松鼠的美丽。

②小松鼠想:这么美丽,生日晚会上朋友们见到了,还不知怎么夸奖我呢!哎呀,那滋味儿……让我们来读出小松鼠的陶醉。两个层次的.设计在梯度上很明晰,抓住句子中“一定很不错”和“一定很好看”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通过指名读、范读、赛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进行角色体验,走进小松鼠的内心世界。经过充分的朗读,在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话锋一转,以“可是小松鼠得到它的草帽和胸花了吗?为什么?”为过渡,指名学生回答,引导学生体会“别摘我,别摘我,我会疼的呀!”的个中情感。在这个环节中,我也设计了两个层面:

①结合生活经验,体会“疼”,让学生在对亲身经历的描述中,体会小草和玫瑰的心情,指导学生朗读出小草、玫瑰的难过。

②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在音乐和语言营造的仿真情境中进行故事再现。生动活泼的表演是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的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深读课文,在角色的体验中去感悟语言,体会小松鼠在“自己美”和“小草、玫瑰疼”中的取舍,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情感基础。

2、学习课文6—9自然段以“面对小草和玫瑰的请求,小松鼠是怎么决定的?结果如何?”为主问题,过渡进入6—9自然段的学习。先引导学生由“没有草帽,没有胸花,我一定不漂亮!”来体会小松鼠的心情,引导学生读出那种失望和灰心。再用课件播放生日晚会的场景,用“啊,小松鼠今天真美丽!”巧做对比,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惊讶”的意思。同时让学生自读课文,画出体现小松鼠美丽的句子,通过自由读、指名读、小组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美美地进行有感情地朗读,从而将朗读、感悟、想象巧妙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真正地走进文本,透彻地品味词句,体会小松鼠“惊讶、喜悦”的心情,使小松鼠心情的几起几落,始终如一根无形的线贯穿课堂,紧紧抓着学生的心。

接下来以“是谁让小松鼠如次美丽?”为题,让孩子们在小组内展开合作探究。“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孩子们的情感体验不同,所以对问题的认知也一定会有所不同,在这个环节我会设计一个“小小辩论会”,让学生们各抒己见,在观点的碰撞和相互汲取中体会到“为什么萤火虫要帮助小松鼠?”“为什么小草和玫瑰要请萤火虫来打扮小松鼠?”从而自然地引出课文的中心句“因为你是一个心地善良的小松鼠”,并由之将故事的中心由文本表面的“感恩”上升到“小松鼠正是因为自己的善良才得到了回报,生活中,只要你给予别人关爱,自己就一定会得到快乐”的深度,由“小我”到“大我”,在与小松鼠心灵共鸣的瞬间,感悟和体验人生的真谛。至此,教学目标二完成,教学重点预计达成。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个采访活动,以“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你想做些什么?”让孩子们展开互动,被采访者可以谈故事带给自己的感悟,可以谈生活中的切身经历,也可以谈自己的准备和打算。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让孩子们动起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而且可以让学生进入情境去展开想象,在对话中深化文本的思想,寓德育于潜移默化中,至此教学目标三预计达成,教学难点得以突破。最后,在《爱的奉献》的音乐中,以“只要你给予别人关爱,自己就一定会得到快乐,愿大家都能做一个善良的好孩子!”为结语,结束本节课的教学。

四、板书设计

结合低年级学生以感性思维为主的年龄特征,在板书设计上我力求简洁明了,这个板书既提纲挈领地概括了本节课的内容主旨,便于学生理解感知,同时板画的使用,使得板书又具有一定的形象性和艺术性。

灯和星星教案篇3

教材分析

?数星星的孩子》是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八组“走进科技世界”的首篇课文。课文记述了著名天文学家张衡小时候依偎着奶奶数星星的故事。课文中“数星星”包含着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通过张衡数星星的样子和奶奶的话表现他的仔细、认真、痴迷;二是写张衡在数星星的过程中发现了星星的运动规律;三是写张衡通过观察验证了前人的说法。小张衡的性格特点都在人物的言行中充分展示。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12词,同时习得识字、写字的方法。

2、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并积累“天文学家、距离、一组一组、刻苦钻研”等词。

3、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好长句子中词语之间的停顿,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具体的语境中感受张衡从小善于观察、乐于探究的品质。

第1课时

课前:“我说你来变”:

1、我是一位语文老师。(我是一位勤奋的学生。)

2、我是实验小学的老师。(我是育英小学的学生。)

3、我喜欢听歌,经常一边听歌一边哼着。(我喜欢……)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齐唱《小星星》。我们刚才唱的儿歌的题目是“小星星”。板书:星星

晴朗的夜空中有许许多多的星星,你想说什么?

2、导入:古时候有个孩子特别爱数星星,人们就叫他数星星的孩子,补充板书,齐读课题。

读准多音字“数”,出示两组词语巩固“数”的读音。

3、师板书“数”,指导书写(右边的反文旁要注意,撇起笔要低,要短,这一撇要弯度,捺要出脚。)

二、轮读课文,随文识字

(自由读课文,字词读正确,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一)第一、二自然段

1、个别读(要请几个孩子分读课文)

2、研读这个句子:晚上,满天的星星好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

(1)研读“撒”:(开火车读“撒”)撒得远些;撒得多些。

(2)读好句子。(发现哪儿读得挺好?停顿)

(3)读美。(个别读)

(二)第三自然段:解“距离”,识字“距”

1、孩子说,你接着读。

2、小张衡发现这颗星和那颗星总是隔着那么远,就是他们之间的什么没变?

引出“距离”。分别请距离我远近的孩子读这个词,一起读。

(三)第四自然段

1、个别读:爷爷听了小张衡的话会说些什么?请同学自由读爷爷说的话,看爷爷说了些什么?

出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就像一把勺子。

(1)生读读爷爷说的话;

课件出示(北斗七星图),你仔细看,这北斗七星多像一把勺子啊!

谁能来说一说:那七颗星,连起来()叫()。

这北斗七星也叫勺子星,瞧,这“勺”还会变呢,演示“勺”的变化过程,我们的祖先是这样写“勺”的,现在我们这样写,师范写。

(2)看,这是一组天上的星星,瞧,这还有一组(课件出示:天鹅星)

说话:这些星星连起来(),叫()。

(3)我们的'祖先就这样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示词条:一组一组),拓展说话

(你能学这样子来说话吗?马路上的车一辆一辆。花朵一束一束。)

(4)出示“楚”,读准字,它和“清”组成词语的时候读轻声,这个词语还可以组成“清清楚楚”,和它意思一样的词还有“明明白白、一清二楚”

(四)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研读:“张衡”

1、读了课文,我们知道这个数星星的孩子是张衡,(叫叫他的名字),你了解了张衡的什么信息?

2、随学生的讲述贴词条:

张衡 汉朝 刻苦钻研 天文学家

(1)随学生说出的词条,讲解汉朝是距离现在有1900多年的一个朝代,再读这个词

(2)天文学家:问问学生,随机讲解:专门研究太阳、月亮和星星这些天体的位置和运行方面的专家叫“天文学家”(刻苦钻研数学的专家,称“数学家”;刻苦钻研艺术的,称“艺术家”;)

(3)用上黑板上的四个词条,谁来介绍介绍张衡。(“汉朝”放前面,怎么介绍?把“汉朝”放后面试着说)

(4)我们还了解了张衡的什么信息:请你读一读课文后面的“我知道”

(默看资料,你获得了那些信息?)

四、研读“数星星”

过渡:张衡刻苦钻研学习天文,成了天文学家,与他小时候爱数星星分不开。

1、自由读读第一段(默读)

张衡是怎么样数星星的,请你圈出动作的词。(快速圈出张衡数星星动作的词)

2、师生合作一起数星星,师进行采访生谈感受。(换位:学生当张衡仰着天花板数星星;情境表演,师语言提示:快看,头顶有一颗亮亮的;看,一颗星星正眨着眼睛;边上有一颗一闪一闪的……)

3、出示句子: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

让生谈感受后读句子,读出张衡的耐心,喜欢数星星,仔细观察,想探究个明白,从而读好句子中的逗号。

(你会觉得他——?那你觉得张衡——?)数得多仔细啊,难怪用“,”。

五、写字

1、今天回家,你会怎么样向林老师介绍小张衡呢?

郑老师把你们说的写下来了,可是我有几个字宝宝忘记了,你能帮老师说出来吗?

(张衡小时候喜欢()星星,长大后刻苦钻研,成为()家。出示“钻研”,生观察,说发现;师范写,生观察;生书写;写后看学生的样本,评价;再修改)

2、老师吧生字宝宝编成了一首小儿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唱一唱。、

(儿歌:一闪一闪亮晶晶,碧空撒满无数星。汉朝有个小张衡,仰起头来数星星,一组一组有距离,北斗七星看得清。)

课后评价:

一、基于积累的语言实践

1、词组形式的积累;

2、专家名称的积累;

3、词语运用的积累;

4、写字复现

5、课前对话

二、初步理解的语言实践

1、语境与生活中的理解

2、表演与体验中的理解

3、交际与运用中的理解

三、精写精进的写字实践

灯和星星教案篇4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时代信息瞬间万变。社会环境的变化使馆21世纪的孩子,不仅仅对猫、兔之类的动物感兴趣,电视里各种各样关于宇宙星球、外星人之类的动画片给了孩兴趣和知识,遐想和疑问。抓住时机,适当传授关于宇宙的浅显知识,对于满足班幼儿的好奇心、扩幼儿的知识面,培养幼儿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学习习惯是极有用的,所以结合本班幼儿的特点,我运用电脑、投影仪、彩喷机等电教材料,制作好天体概况的教学软件,采用现代化手段,把认识,制作,玩彗星到创编儿歌串在一起,构成了这个综合性系列活动。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天上”的星星,让幼儿了解拖着“长尾巴”的星星彗星。

2、培养幼儿利用旧物品制作玩具,废物利用,发扬勤俭节约的好传统。

3、在做“彗星”的基础上通过动脑筋,玩“彗星”练习,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

4、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究宇宙的兴趣,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

活动准备:

1、电脑,有关星星的教学软件。

2、洗净晾干的破旧布头。

3、人手一只洗净的旧弹力袜,一块吸铁石,3—5根40cm长的塑料包装绳。

4、人手一只自制“彗星”,两块磁性黑板做太阳。

活动过程:

开始部分:

(1)“机器人”邀请幼儿到太空游玩,激起幼儿兴趣。

(2)请幼儿闭上眼睛,两臂平伸做平衡游戏《小小宇航员》。

(3)请幼儿睁眼参观太空的同时,老师启动有关教学软件,内容守于太空的录象。

(4)将录像锁定在彗星的画面上,并将其最化。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个奇怪的星星。听听老师的介绍:彗星的样子很特别,身体发亮,头部圆圆带尖,尾部长长散开,像姐姐拖着长辫子,又像扫地的扫帚,所以又叫“扫帚星”。彗星可不是用肉眼就能看到的,它自己本身不会发光,天空中的彗星很多,就像海里的鱼儿那么多。

(5)告诉幼儿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彗星记录的国家,我们为此感到自豪,说明我们祖先热爱科学,喜爱观察,我们也要学习祖先。

(6)介绍哈雷慧星,告诉幼儿科学家哈雷发现彗星的故事,使幼儿不仅知道哈雷慧星76年靠近地球一次,还要学习科学家哈雷,像他那样做事情爱动脑筋,持之以恒。

基础部分:

在做“彗星”的基础上通过动脑筋,玩“彗星”练习,培养幼儿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幼儿对科学的热爱及探究宇宙的兴趣,懂得做事要持之以恒。

1,出示俘“彗星”,引起幼儿兴趣。

(1)请幼儿观察,这个圆脑袋,长尾巴的.东西像什么?

(2)请幼儿看一看,捏一捏,搓一搓,猜一猜是什么东西做成的。

(3)将“彗星”慢慢拆开,一边拆一边讲解做法。

2,组织幼儿分组操作,边做边交流自己做彗星的方法。

方法一:把破布头塞进长袜,搓圆后用包装绳在一头系上,再把长袜卷成布团,把袜口翻出,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方法二:把破布先团成团,然后用卷的方法,用袜子卷成布团,用包装绳系好,再翻袜口,把露出的包装绳撕成一缕缕的。

3,幼儿做好后与教师的“彗星”比较,少一样什么?(吸铁石)教幼儿掀开袜口,把吸铁石放进“彗星”里,这样才能做出个顶部有尖的圆头“彗星”。

4,教师总结:让个别幼儿讲讲自己的“彗星”是怎样做的。幼儿只有肯动脑筋,用废旧东西也能做出有用,好玩的东西,要爱惜能用的旧东西,发扬艰苦朴素的传统。

结束部分:

(1)幼儿做《机器人模仿操》。

(2)幼儿带自制“彗星”,练习向上抛高和向前掷远的动作数次。

(3)玩游戏《飞向太阳》。

a教师介绍活动方法,幼儿两组,手持“彗星”向距离5米远的“太阳”黑色磁性板掷去,以粘上“太阳”为成功。

b幼儿练习,比比看,哪组小朋友的“彗星”飞向太阳的最多。

(4)游戏评价

为胜利的一组幼儿颁发奖励,结束活动离开活动室。

5、班礁长尾巴的星星

灯和星星教案篇5

一、活动目标

引导幼儿仔细倾听故事并能根据故事中的线索,围绕问题,积极思维,理解小松鼠耳朵上“绿星星”的秘密。

帮助幼儿作出正确的道德判断。感悟故事所传达的友爱情感。

二、重点与难点

帮助幼儿理解小松鼠和萤火虫之间相互关爱,乐为他人着想的善良、美好的心灵。

三、环境创设及材料

录音故事,图片及插入教具(小草和玫瑰花)。

创设一个美丽的花园场景,有绿绿的小草,红红的玫瑰花。

角色的头饰。

四、设计思路

此故事兼有散文的色彩,要细细品味它的诗情画意,通过外化的场景美,色彩美、形象美语言美的描写赞颂了人间互相关爱的美好心灵。塑造了外表与内心和谐统一的完美形象。

这一形象无疑是对道德意识还往往处于自我中心的幼儿来讲具有较强的心灵震动,并且对大班幼儿来讲是能够接受和体验的,有利于他们正确的道德态度和良好的道德情感。

本设计主要是设置问题情景,通过一系列问题逐步递进,层层展开,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帮助幼儿理清思路,理解思想,这充分感受故事所描绘的完美形象。同时培养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五、活动流程

问题启动—顺向设问——反向设问——假定设问——表演欣赏

问题启动。

(1)在听故事前直接呈现问题,“耳朵上怎么会有绿星星”。

运用故事名称的新奇以引起幼儿探究的心理,使幼儿 产生悬念两个不相干的事物怎会联系在一起?既是启发幼儿积极地仔细地听,也是思维活动的开始。

(2)听录音故事的前半段。

从开始……小松鼠什么也没打扮去参加音乐会了。

2.顺问设问。

(1)故事讲到一半,教师可设问:

“小松鼠什么也没有打扮,会不会漂亮呢?”这个问题主要唤起原有的认识经验,运用已有的认识结构,习惯思维来判断事情的变化发展。这个问题的作用是使故事矛盾突出,便于儿童清晰感知。并为后面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的结果而感到满足。

(2)继续听后半段故事。

3.反向设问。

(1)听完一遍故事后设问“为什么小松鼠什么也没有打扮却变得那么漂亮?”为什么萤火虫要变成“绿星星”。

这些设问主要让幼儿根据故事提供的信息来反思原有的认知经验,用新的认知结构来解决思想上的矛盾冲突,以求得新的认知平衡。

(2)看图讲故事。

围绕设问,进一步感知故事内容,帮助幼儿理清思路,提高幼儿对语言的理解力。

4.假定设问。

提出假设“如果小松鼠带上小草制成绿绿的草帽,用玫瑰花把嘴唇涂得红红的去表演是不是很美呢?”

这个问题主要是引导儿童充分的讨论,去领悟什么是真正的美,为形成正确的道德评价提供一些认知经验。

5.表演欣赏。

通过故事表演再现故事中美的场景,美的色彩,美的形象,美的语言等,来烘托相互关爱的内在精神美。向儿童传达美的情感。

灯和星星教案精选5篇相关文章:

捉蝴蝶的教案精选5篇

数学5-6教案精选7篇

美术树教案精选5篇

摘星星音乐教案精选5篇

英语说课教案精选5篇

大班剪窗花教案精选5篇

小班安全教案精选5篇

蜗牛音乐课教案精选5篇

数学《相邻数》教案精选5篇

小班音乐谁来了教案精选5篇

灯和星星教案精选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