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零教学反思推荐7篇

时间:
loser
分享
下载本文

写教学反思是为了帮助我们找出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失误,为了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写好教学反思是其中的关键,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有趣的零教学反思推荐7篇,供大家参考。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推荐7篇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1

在教学数独前,我认真地解读了教材,教参,经过备课,我知道了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要看行还要看列,即要先考虑什么还要考虑什么。经过一番思量之后,我打算从游戏引入,告诉所有的孩子们只要你认识1、2、3、4,你就能学会它,从而让孩子们放轻松,以最好的状态进入学习中。

一、以游戏为主线,层层引入,引导思考

在新授课前,我设计了入门级密码破译和初级密码破译,孩子们玩得津津有味,但是只有游戏是不够的,游戏后要有思考,从第一个游戏中,学生们发现了要想填上类似这样的密码,需要至少知道三个数学。在初级密码破译后,学生思考的`结果是,要想填好密码,应该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或列,再进行思考。

二、给学生以缓冲,互助学习,发现规律

讲授到高级密码破译时,面对例2,有些同学手足无措了。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明白了做这种题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先找到字母所在的行和列,然后看哪个给了三个数字,再写出字母所表示的数字。这样层层深入,水到渠成,丝毫看不出老师教学的痕迹,完全是学生自己思考的结果,教师只是在关于的时候给予必要的指导,帮助孩子们学会用数学语言来表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虽精心备课,但由于能力原因,也有不足之处:

1、评价语言不及时

这节课比较开放,有的孩子回答得非常好,思维很敏捷,我的评价语没有及时地跟上,有的孩子回答得不够简洁,也不够清楚,但是想法是正确的,我也没有给予适当的鼓励。

2、引导针对性不强

当学生表述思考过程不简洁时,我说:谁能像老师这样说?然后开始按自己的方式说,虽很简洁,却不是孩子的思考,我可以说,“同学们听听,老师这样说好不好?”

总之,这节课上得有成功之处,也有欠妥之处,以后一定会再接再厉,多多学习!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2

四年级上册《有趣的算式》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数学好玩中《有趣的算式》,本节课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创设了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设计了合作探究式的学生活动,成功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听了这节课,让我受益匪浅,下面,我就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设计有层次。 本节课中教师以如来佛祖给孙悟空出难题的故事作为情景导入,设计了三个关卡,每个关卡是难度不同的数学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整节课始终贯穿重难点,重点是发现规律,应用规律,难点是如何去找规律。从简单的1×1,11×11……到最后的111111×111111一步步的去找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的教学。 二、探究新知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第一关游戏中1×1=1,11×11=121,111×111=12321……当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并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时,再教师继续出示第二关999999×999999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中已经出现解决问题的思路了,这时候教师不仅仅是让学生正向的找规律,而是循序渐进的增加了难度。如 ____×____=99999980000001,或是999×999积是几位数这样的问题,学生都能准确的`解决。并且教师还设计了你问我答这样的环节,让学生自己提和规律有关的算式让同学来回答,巩固知识点。这一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之后的发现规律,解决问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本节课中,教师很少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都是通过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解决问题,如在探究9×9,99×99,999×999是否有规律时,教师采用的是同桌两人合作的形式,一个人按计算器,一个人记录,再两个人一起找规律的分工方法。去推算999999×999999的结果。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好玩。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22——23页“有趣的七巧板”。

教学目标:

1、通过拼图,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 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与同学的交往,合作意识。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感悟平面图形特点,培养学习兴趣,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创造性地拼图。

教具准备:课件,师、生每人一副七巧板。

教学过程:

一、动画演示,引入课题

1、复习已认识的图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图形,不知道小朋友还认不认识它们,记不记得它们的名字,师出示图形生辨认图形。

2、欣赏图形

师:小朋友们喜欢玩拼图游戏吗?老师拼了许多漂亮的图形,想不想欣赏一下?课件演示拼好的图案,学生欣赏。

3、揭示课题:

师:这些漂亮的图形都是七块图形拼成的,这七块图形叫“七巧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趣的七巧板》。(板书:七巧板)

二、初步感知,建立表象

1、认识七巧板

师:你想了解有关七巧板的哪些知识?

生1:七巧板有几块?

生2:七巧板是由几种图形组成的?

生3:七巧板有什么奇妙?

……

师:你们提了这么多问题,等学完这节课,就会知道答案了

2、介绍七巧板的来历

课件出示七巧板

师:七巧板是我国古代发明的一种图形玩具,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用七巧板可以拼成几百种不同的图形,外国朋友对我们的七巧板也很感兴趣,给它取了个神奇的名字叫“东方模板”。

师:有的小朋友问到一副七巧板有几种不同的图形?谁来说一说?

生:有三种图形,有三角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

师:数一数,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生:三角形有5个,还有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

师:比一比,哪些图形是完全一样的?

生: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 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自主探究,开发潜能

1、组织竞赛。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七巧板来拼一拼?今天我们8个小组就来比一比,举行一次夺星大赛,哪一队得的合作星最多就是今天的冠军队。就把老师拼的作品奖励给这个小组。(出示作品)

2、 用两块拼

师:先来简单一点的,请用七巧板中的两块图形拼成一个正方形,哪位小朋友说说可以选用哪两块?

生:我用2块大三角形拼成一个正方形。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

师:刚才我们用大小完全一样的两个三角形拼成了一个正方形,你还会用这两块三角形拼成其他的图形吗?

指名回答。评比贴星。

师小结:用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不同的摆放,可以拼成我们认识的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这三种不同的图形。

3、用三块拼

师:如果拿出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哪些已经认识的图形呢?请你试一试,比比哪个小队的同学拼的图形种类最多。

学生动手操作,小组长进行统计。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师小结:用七巧板中的三块可以拼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五边形等。

4、用四、五、六块拼

师:这一次我们要来难一点的,用七巧板中的`四块、五块或六块也能拼出我们认识的图形。如果有困难,小组内可以商量商量,同桌两个也可以合作,合作的时候只能用一副七巧板中的几块;你还可以打开课本第23页仿照书上的图形拼。拼好后先在小组内说说你用哪几块拼出了什么图形。

学生动手操作,组长进行统计。

发现有创意的进行展示,说说你是怎么拼的?

小组长汇报统计结果,

第一组组长:我们组拼了两种图形,五边形和平行四边形。

第二组组长:我们组拼出了三种图形,其中2个同学拼的都是平行四边形,一个人是用4块三角形拼的,还有一个是用正方形、和4个三角形拼的;还有两同学拼的是三角形和五边形。

师:你说的非常具体,非常完整。其它小组还有要发言的吗?

评比贴星。

5、用七块拼

师:七巧板不仅能拼出我们学过的图形,还能拼出生活中看到的各种有趣的图形

(1)模仿

师:老师现在放一段动画片,请小朋友在观看动画片时,结合故事情境,猜猜他们各代表什么?

课件演示:拼好的人、大树、兔子图形。

师:边放边对学生进行思想,学生做一个勤劳的孩子。

指名说说这三个图案各代表什么。

师:你喜欢哪一个图案?或者从书上23页选一个喜欢的照样子动手拼一拼。拼的时候,先仔细观察,用哪几块,每一块的位置在哪?拼好后小组内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哪一组动作最快奖智慧星。

同时请三名同学到黑板上拼一拼。

评价:这三个同学谁拼的最快、最好。

集体反馈,评比贴星。

(2)创新

师:刚才我们是模仿来拼七巧板的,你能自己动脑拼出一些漂亮的图案吗?把你拼好的图案贴在纸上。

学生拼好后可以走下来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

(3)参观、点评作品。

师:你最喜欢谁的作品,为什么?

生1:我喜欢王蕾的作品,因为她拼的小鱼很像。

生2:我喜欢秦振华的作品,因为他拼的一看就像一根蜡烛。

……

师随机将好的作品贴在黑板上。

师:看来同学们都动脑筋拼出了各种美丽的图案,获得了丰收。

四、全课总结

1、评比冠军队,教师发奖品,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团结合作的精神,取得更大的成绩。

2、今天,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你能说说你的收获吗?

生1:我会用七巧板拼小兔子和大树了。

生2:我还知道七巧板是有哪些图形组成的。

生3:我知道七巧板为什么有意思?

……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4

孔子在《论语》里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指出只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他的学生曾子也用“吾日三省吾身”来要求自己,作为新港实验学校四年级的一名数学见习教师,在日常的教学研究与课堂实习工作中,也慢慢有了一些自己的感悟,在此与大家分享。

一、观众还是演员?

如何看待学生大概是每个新手教师都会面对的问题,第一次给学生讲完练习册之后,我的指导老师任老师建议我声音再大一些、讲课应该要照顾到所有学生、需要有效组织好课堂。带着这些建议,多次观摩任老师的课堂,我才重新界定了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学生并不仅仅是课堂的观众,而是跟我一样,是课堂的生成者,如何有效的组织起学生,让他们深度的参与到每堂课中,是我应该思考的问题和应该做到位的工作,从单独讲解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有信心做好一堂课的导演,引导学生参与进来,把握好紧张与鼓励的度,一起发现与创造,在一堂课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找到自己的位置,获得参与感。

二、脚手架与本质

教数学到底是在教什么?你希望学生从你的这一堂课中能收获些什么?除了知识和能力目标之外,设定的情感目标真的达成了吗?作为一名教师,我有义务替学生看得长远一些,尽量做好素质。在给学生讲解四年级第三单元《有趣的算式》这一节的五三练习册时,碰到了这样一道题:“计算200-198+196-194+…+8-6+4-2。”观察归纳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是数学科目致力于培养的能力,讲解过程中,我给学生抛出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他们能从这道题观察归纳出什么?第二个是综合分析一下应该是多少个2相加?然后带领他们一起找规律。两个班都讲完之后的晚上,我躺在床上回想这道题,意识到自己的失误,我真的通过这道题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归纳和综合分析的能力了吗?恐怕没有。

理想的教学设计应该是先从本节课的题目《有趣的算式》和前面做过的找规律的简单题入手,冯宁老师说过的一句话我记忆很深,我们要做学生学习的脚手架,让他们自己建造,而不是带他们参观我们自己的建造好的`,参观的意义很有限,而自己建造的体会则不同凡响,数学的本质是公平合理、简单有效。我本应该通过这道题和前面的简单题学习让学生们意识到,《有趣的算式》究竟有趣在哪里?其实有趣在从简单到复杂这一过程,让学生意识到复杂并不可怕,不管多么复杂的问题都是可以合理有效的被解决的,如果我能从这个出发点进行建构,学生大概率能自己找到(4-2)结果含1个2;(8-6+4-2)结果含2个2;(12-10+8-6+4-2)结果含3个2,那么复杂到(200-198+196-194+…+8-6+4-2),结果就应该含有200/4=50个2这一规律的。自己发现与教师带领的思维轨迹天差地别,一个是开拓一个是跟随。

我理解工作中感悟的滞后与进步的缓慢,也希望自己能一步一个脚印坚定地走下去,与大家共勉,谢谢。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5

?图形与位置》的复习是基于学生学习掌握了前后、左右、上下,以及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向,能运用数对、方向和距离等方法确定物体的位置、识别简单的路线图、以及比例尺的计算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整理和回顾。通过系统的梳理,使学生巩固和加深理解小学阶段所学的“空间与图形”的知识,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

在课堂中,因为学生已经具有了的图形与位置的认识基础,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有所提高,我设计本节课教学模式,在整理部分想一想、说一说、画一画、写一写;在练习部分让学生算一算、画一画、讲一讲等多种方式,重点复习比例尺的计算,扎扎实实的让学生在活动中建立空间观念,在轻轻松松的氛围中构建知识的体系。整体上来说效果不错。

但也有遗憾,本打算当学生课前先忆一忆,由于某原因没来得及布置,课上我又担心时间问题,自学指导成问答式了,犯急。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6

?有趣的发现》类似于一篇科学小短文,告诉孩子们只有适合岛上环境的昆虫才能生存下去,课文的重难点就是第三自然段。

在教学过程中,我按预定的教学程序一步一步实施,在理解课文第三自然段时,采用了“创设情境,理解词句”的方法,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活动中更好地理解三种昆虫在大风来临时的表现,我先播放刮大风的声音,然后描述:小朋友们,现在大风来临了,你是哪种昆虫?当刮大风时,你在干什么呢?孩子们纷纷动了起来,有的变成了大翅膀的蝴蝶,大风来临时在奋力地向前飞着;有的是小蚂蚁,大风一刮,就躲到了石头后面;还有的变成了小翅膀的蜻蜓,大风刮起来了,因为力气小挡不住大风便被吹落到海里去了……

表演完后,我让孩子们大胆地说:“小朋友们,现在你们都是一只只可爱的昆虫,刚才在大风来临时,你们正在做什么呢?”孩子们情绪高涨,有的说:“我是一只可爱的蝴蝶,大风吹起来了,我张大翅膀使劲飞,结果勇敢的我活了下来。”有的说:“我是一只小小的蚂蚁,大风吹来了,我一下子就躲在岩石后面,凤就吹不到我身上了!”说完还得意地学着蚂蚁的'样子爬了几下。这时一个同学垂头丧气地站来起来,他伤心地说:“我是一只小翅膀的昆虫,大风吹来了,我的力气小,顶不住,被海风刮到海里去了淹死了。”说完还做了个倒地的动作,那滑稽的样子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篇7

本次习作的是《这样想象真有趣》,是让学生以动物为主角,大胆想象,在小动物失去原来的主要特征后产生的变化,构思创作有趣的童话。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个人想象勾勒,通过图片再现学生熟悉的动物并回顾它们各自的特点,旨在引起学生的兴趣,并为本节课学生的奇思妙想做好铺垫。然后通过让学生猜测这些动物会拥有怎样的新特点,激发其想象力,让他们的思维从固有框架中跳出来,感受想象的乐趣;然后集体共同交流构思,用情节图作为支撑,指导学生一个故事要有曲折的情节,完整的结构。接着,课标要求三年级习作起始年级尤其重视段的训练,因此在完成情节构思后,要求学生围绕本次习作的重点,用具体可感的故事片段,将积累材料与化成文字之间的梯度大大缩小,指导训练学生写一段语句通顺、想象合理的话。教学环节由导到放,每个环节有了抓手,线索,学生编写故事,虽天马行空,却各有章法,而且书中的四幅图画自然而然地成了学生寻找想象的途径和方法。

我觉得本节课的成功之处是:从教材出发,让学生的想象在天马行空的基础上,有了方法可依托,

关于主角的特征,帮助学生打开了想象的大门,勾起了想象的兴趣;运用情节图使得整个故事条理清晰,富有变化;具体可感的事例又给了学生重要片段写清楚的有效指导。不足之处是教学中,环节处理的不够灵活,学生的想象力没尽可能的无限催生,说得较少,导致展示环节有些生硬。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推荐7篇相关文章:

《普罗米修斯》教学反思推荐7篇

幼儿园光和影教学反思推荐7篇

教师教学反思推荐8篇

画图形教学反思推荐5篇

语言水教学反思推荐6篇

识字6《画》教学反思推荐6篇

找尾巴教学反思推荐8篇

小学信息课教学反思推荐5篇

认识1~5教学反思推荐8篇

《春天》教学反思推荐6篇

有趣的零教学反思推荐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8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