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将教学反思写好,我们才能找出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想要自己的教学能力有所突破,在教学任务结束后就一定要写好教学反思,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7篇,供大家参考。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本课生字,正确、工整地书写课后的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瀑布声音、样子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并结合上下文及生活实际,了解文中词句 的意思。
情感与态度
感受瀑布的壮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写生字,在读中感悟瀑布壮观的景色。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抓特点展开想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观察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和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
让学生随文自主识字,兼顾引导学生体会重点词的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观察、抓事物特点以及由此展开丰富想象的方法。通过学习和朗读,让学生了解风景名胜黄果树瀑布的特点,感悟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激发探索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兴趣,培养学生爱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语:孩子们,今天老师带大家一起去旅游,请欣赏黄果树瀑布的壮丽景色。(播放黄果树瀑布的视频)
2、刚才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位于贵州省的,我国的瀑布——黄果树瀑布。看完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
3、今天,我们就随着小导游京京到贵州去看看这壮美的黄果树瀑布。(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看黄果树瀑布。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播放课文录音。
2、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文中的生字词语,自己读一读。
3、出示词语,抽生教读。
4、学生评论,并提醒应该注意的'字音。教师指导读准翘舌音“驶”、“湿”、“衫”、“扇”等字。
5、多种方式读生字词。(开火车读、男女生比赛读、小组读)
6、调皮的生字娃娃又跑回课文中了,你们还认识吗?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看能不能把课文里面的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
三、精读课文,欣赏瀑布美景。
(一)读课文,请找出京京和阳阳在哪儿观看瀑布,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相应的词句。(远处——观瀑台——水帘洞——从山洞出来。)
(二)再读课文,找出他们看到的瀑布的特点,用“——”勾画出来。
(三)汇报交流,指导朗读。
1、远处:突然,“轰——轰——”远处传来一阵像打雷一样的声音。 啊,瀑布!原来是山崖顶上飞落下来的大河。
瀑布落到深深的潭中,水珠溅得比山崖还要高,银光闪闪,晶莹耀眼,像给大山罩了一层洁白的面纱。(播放课件,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瀑布壮美的景象,理解其中的词语。)美美地朗读课文二、三、四自然段。(教师范读、引读、个别读、对比读,在反复的朗读中感悟瀑布的壮美。)
2、观瀑台:立刻,水珠像蒙蒙细雨,迎面扑来,打湿了她的脸、头发和衣衫,洗去了她一路旅行的疲劳。播放课件,观察图片,激发想象,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五自然段。
3、水帘洞:大瀑布就像给山洞挂上一幅很大的窗帘。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六、七自然段。
4、从山洞出来:彩虹好似系在窗帘上的彩绸。学生语言描述彩虹,美美地朗读课文八自然段。
5、有感情朗读全篇课文。
四、巩固生字,指导书写
1、学生读一读要求会写的生字。
2、教师重点指导“迎”、“挺”、“旅”3个字的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相互评议。
五、积累运用。
你最喜欢哪些句子?(相机引出描写瀑布声音和样子的句子。)选择你喜欢的句子抄写在积累本上,并背一背。
六、拓展延伸。
欣赏黄果树瀑布,激发学生情感。
小学二年级语文《看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应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我在教学这一课时,针对学生对黄果树瀑布认识不深,让学生先观看黄果树瀑布的图片,感受瀑布的美丽、雄壮,再引出课题,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情感,又暗示了课文的内容。
本节课教学的重点还是在识写生字上,这是新大纲的要求。接着,我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来识记生字,理解字词,并加强句子的练习,增加词汇量,为日后的自学生字词以及文字的运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1、儿歌法。让学生边念儿歌边写“挺”,这样基本就没有学生写错这个字了。
2、重点笔画识记法。比如记“欢迎”的“迎”,记住没有那一撇。
3、拆合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可以两分组合的汉字。如,什么“扇”,“户羽”扇。这么一拆一合,朗朗上口,还很好记。
总之,我们教师在平时教学生字时,要多想多听,还要发动学生的积极性,看如何记忆才是对学生最好的,把烦琐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2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内容优美的课文,写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浏览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表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为了让学生能感悟黄果树瀑布的气势非凡,雄伟壮观,我的教学设计就以感悟语言文字为主,以读代讲,以读促悟。在处理教材时,我让学生找出文中从哪两方面描写瀑布的气势非凡与雄伟壮观。学生在阅读中明白从声音、形态两个方面来描写。先感受其声音的雄壮,再感受其形态的壮美。
一、紧抓文本特色。
这篇课文着重描写了瀑布的声音,让学生了解作者用移步换景的写作顺序,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景区口”“路上”“山径上”“谷底”的`声音,并集中在课文的2、3、6、7自然段。因此,我始终紧抓“声音”这条主线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我以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的“望”来导出作者的“听”。让学生在这一冲击中,碰撞中,对这声音有了兴趣,有了期待;以“在哪听到怎样的声音”来梳理内容,并感知以声音为主的主要内容;解读声音的美感和作者描写声音的方法。
二、进行层次解读。
教学中,我行走着“听瀑——看瀑”这样的足迹。让学生先找到和读好描写声音的句子,让学生明白作者虽然没有亲眼看到这瀑布,但是从声音也大致领略到这份壮美,进而转化为学生的感知。然后再去找描写瀑布形态美的句子,抓重点词语“宽幅白练”、“银雨撒金街”来感受瀑布的壮美和诗意美。最后以陶行知的诗歌《瀑布》朗读进行整体感悟。
可惜的是在引导学生理解“银雨洒金街”这一奇景时,缺少了媒体资源,觉得缺少美感。如果能及时放给学生看一下,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更深刻了。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3
今天,上了《黄果树瀑布》的第二课时。整堂课,我围绕文章的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展开教学。设计了“作者为什么称黄果树瀑布是一部大自然的杰作呢?”和“作者来到黄果树风景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两个主干问题。整个教学过程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黄果树瀑布的特点,在读中感受作者内心的陶醉,体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交融。
在教学中,我始终用“游客”的身份把学生和作者紧密联系在一起:“当你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时,你最想干什么?”引发了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渴望;“当你听到黄果树瀑布越来越大的声响时,表明我们离瀑布越来越近了,你又在想什么?”道出了“游客们”内心的'急切心情;“现在,那匹宽幅白练就在你的眼前,你内心又有什么感觉?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让学生身临其境,走近了黄果树瀑布;“作为游客,你千里迢迢来到风景区,难道就只想远远地看着瀑布吗?你还想做些什么呢?”则又让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来到了谷底,享受黄果树瀑布带来的凉爽与惬意;“游客就这么久久地坐在瀑布跟前,感受到每个细胞都灌满了活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此时,你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把学生和作者、游客和大自然紧紧地融为一体,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学得挺感兴趣。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4
?黄果树瀑布》是选自苏教版小学五年级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的是“祖国各地”。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记叙了“我们”在黄果树瀑布风景区的所闻、所见、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象,讴歌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首先,我在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那英等歌星歌唱《黄果树瀑布》,激情澎湃的歌声能激起学生的热情,课堂中再为学生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的美景图,有声响的视频能很快将学生带入到壮观的瀑布世界,如此一来,唤起学生对“黄果树瀑布”的喜爱与向往之情。这样做,不仅激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而且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让他们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怀。课堂教学时,我巧妙地赋予学生游客的身份,使学生对文本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
其次,这篇课文作者的高明之处是运用优美的语言,真实细腻而又具体生动地描绘了黄果树瀑布的壮美无比、生机无限,文中运用了许多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本课长句子也较多,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便重点让学生读通读顺全文,并读出感情,领悟作者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对景物进行描写的好处。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即“写瀑布声响、形态、感受”的句子重点品悟,品味瀑布的特点,感受作者的用词之美和精准,并很好地为第二课时的学习打下基础。
再次,《语文课程标准》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学段(5—6年级)中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本课时,我引导学生掌握文章的写作结构和写作顺序。文章第一句话是全文的总起,作者运用总—分的写作结构,从不同角度对黄果树瀑布进行了描写。全文运用“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描写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教学时我适时地提醒学生学习这一写作方法,并且安排课外练笔,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黄果树瀑布语言优美,教学本课时,运用诗句总结本课时:“黄果树瀑布是大自然的杰作,是悬挂在天地间的歌;她用动人的歌喉谱写了天地间雄壮的乐章,让我们下一节课再来继续黄果树瀑布之旅!”此笔我觉得为画龙点睛之笔,让学生的审美情感得到了升华,为第二课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5
?黄果树瀑布》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以“写景为”的第二篇文章,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它主要写了作者在黄果树瀑布景区游览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绘了黄果树瀑布这一景观的壮美和气势的宏伟,充分表现出了大自然的无限生机和对人的性情的陶冶。
全文一共有八个自然段,按照游踪先后为序,分别描写了黄果树瀑布的壮观景色,采用了总分的结构,本文的写作特色十分鲜明:一是采取了移步换景的方法,将黄果树瀑布作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描绘;二是运用了许多生动形象的比喻,使文章的语言生动形象,如诗如画。班里的学生都没有去过黄果树风景区,对于黄果树瀑布这种气势雄伟的水肯定缺乏直观的认识和充分的了解。而且只通过读课文也很难在头脑中形成直观的画面。
针对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这一特点,教学时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利用多媒体这一载体,出示图片、声音、视频,让学生在视听相结合的过
程中,对黄果树瀑布有个直观的认识,以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同时,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入手,让学生进行感悟语言文字的训练。
这是一篇语言优美的写景散文,但是对于孩子来说,缺少的就是直观的感受,缺乏生活的沉淀,对文中的有些语句,还有声音的变化,瀑布形态的壮观不能完全理解,不能内化为自己的积累,这样借助媒体在阅读与欣赏中深切感受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帮助学生很好地感悟课文,又使学生开阔眼界。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6
?看黄果树瀑布》是西师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二单元的课文。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制作精彩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激情,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教学具有声、形、图、色并茂的特点,有利于在教学中创设一种为学生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课前导入时,随着风景如画的图片的出现,教室里一片惊呼声,有些学生情不自禁地叫道:“太美了!”学生的学习激情一下就调动出来了,营造了一个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有了最佳的求知态度,能积极主动把兴趣、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整节课学生们情绪饱满,学习效果较好。
二、运用多媒体资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对于瀑布,有许多的学生比较陌生,难以理解,尽管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还是茫茫然。在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将课文中抽象的内容、教学的重难点化难为易,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去感知知识,从而增强语文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和生动性,为释疑解难创设巧妙的`突破口。精读课文时,我利用多媒体资源把课文描述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看见了雄伟壮观的瀑布,从而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美丽,也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三、运用多媒体指导学生朗读,引发学生的情感投入。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在课文朗读中除了学生自己朗读外,还应给学生提供一个读的“榜样”,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课堂上播放课文录音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音中能够注意字音、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提高朗读水平。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学生观察多媒体画面进行想象,让学生在头脑中出现美丽的画面,学生进入了课文描述的情境,被瀑布的神奇和美丽所感染,朗读兴趣随之而生,情感也自然流露在朗读之中。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也有不足之处。教学中,自己总是希望面面俱到,自己的语言也不够精炼,所以教学时间上把握不准确。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不断努力学习、实践,争取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篇7
自第八次课改以来,语文教学的指导理念和过去有很大的不同。过去,语文教学是以知识为本,以知识体系为本;课改后,语文教学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执教《黄果树瀑布》之后,我思考:我的课堂重点关注了什么?促进了学生哪些方面的发展?发展得怎样?在哪些方面可以发展得更好?
一、关注语言,发展智慧
?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散文,文章词汇丰富,语句优美,尤其是比喻句的运用和词语的准确使用,给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的美感,让读者感受到黄果树瀑布的壮美和大自然的勃勃生机。那如何让学生也能有这样的感受呢?我采用的方法,是让学生用眼、用耳、用口、用心,展开联想、深刻感受。
教学伊始,我抓住中心句“黄果树瀑布,真实一部大自然的杰作。”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黄果树瀑布是一部杰作。
文中第2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作者于移步换景中听到的美妙的瀑布声。我以一个主问题——“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切入,让学生交流小组讨论后的感受。学生起初感受到声音的“响”。在深入的学习中,我引导学生抓住“飘、拂、涌、盖”这几个动词,又抓住了“微风拂过树梢”“像潮水般涌上来”等词句,让学生感受到这声音的奇妙有趣。最后通过朗读,再次品味声音之妙。
第3自然段,主要写了瀑布的形态,我让学生关注语言,展开联想说话:“你仿佛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一学生的回答在我的预设之外,她说:“这样的画面,让我想到了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我顺势利导:“‘飞流直下三千尺’,庐山瀑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学生说:“非常长”。我继续追问:“那黄果树瀑布呢?”生:“是一匹宽幅白练。”在语言的比较中,让学生把握特点。美中不足的是,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瀑布的形美,学生的内心没能产生一种特别的震撼、赞美之情。我认为,可以引导学生想想瀑布泻落的环境,青山环绕、树木葱茏,在青山绿树的映衬下,瀑布显得格外——(洁白、晶莹、活力与生机)。
在文本语言的揣摩品味上,我不求面面俱到,而是抓关键词句,阅读感悟。
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与思维是密不可分的。在让学生读出体会、读出感受之后,我让学生读出疑问来。课上,两位同学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一:为什么作者听到的瀑布的声响是不一样的?问题二:“银雨洒金街”是什么意思?我认为,生本的语文课堂,更多地要关注学生读与思的结合,关注学生言语智慧的发展。
在本篇散文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变品词析句式的理解式阅读,为整体感悟式的欣赏式阅读。
二、关注感受,美感体验
本篇课文,作者主要抓住了黄果树瀑布形态和声响的特点来写,并将作者的感受巧妙地融入其中。一开始瀑布声音的变化之美,也是作者感受的奇特。我让学生展开联想,于浮想联翩中感受瀑布的形美与声妙。
作者对黄果树瀑布的感受,不仅是视觉上、听觉上的享受,还有触觉上的享受。作者用了很很大的篇幅写了自己下到谷底时的感受。我主要通过创设语境,找到散文情与意的结合点,让学生感受着作者的感受,并生成自己新的感受。
第5自然段,我创设了这样的语境:“腾空而上雨如烟,银珠跳落洒金街。这是多么的奇妙有趣。想不想和瀑布来个零距离接触?(想)让我们下到谷底,伸出手,撩一把水来洗洗脸。”(师生做动作)之后,我进行随机采访:“你感觉——”生:“清凉”、“清爽”、“舒服”。
第6自然段,我引导学生深入情境,进行说话:“我真想——”学生的回答非常的奇妙有趣。“我真想随音乐的节奏跳舞!”“我真想带回家每天感受。”……充满了童真童趣。在有了深刻的体验之后,我让学生再读文字,感受这份流淌于文字之间的永恒的美。
第7自然段,因为学生对黄果树瀑布已经产生情感上的赞美与热爱,所以我采用了略讲。只提了一个问题:“是谁给了你心胸开阔的感觉?”自然地回扣本文中心:“黄果树瀑布,真实一部大自然的杰作。”
我能尊重学生的感受,不牵强附会。应该说,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美好的。
三、关注表达,习得写法
我认为,本文在表达上有两大亮点:
一是抓住瀑布的形态和声响的特点,及给人的感受来写。在前置性作业中,我让学生找出描写瀑布形态和声响的句子,读、圈、画、悟。课上,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展开交流。在课堂上,我以一些主要问题,引领学生谈体会、谈感受。学生能感悟瀑布形态的宽、美;声音的响、妙,变化之美。
二是全文运用了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给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之感。教学中,我重点让学生感受作者联想之丰富。“刚进入黄果树风景区,我们便听到“哗哗”的`声音从远处飘来,就像是微风拂过树梢,渐近渐响;最后像潮水般涌过来,盖过了人喧马嘶,天地间就只存下一片喧嚣的水声了。”“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好像一匹宽幅白练正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从岩壁上直泻下来,如雷声轰鸣,山谷回应。坐在下面,仿佛置身于一个圆形的乐池里。”我引领学生在反复的品味语言文字中明白:比喻来源于丰富的联想,来自于真切的感受。
因为课上我关注了文本的表达方式,所以在后面的“学法迁移,实践提高”环节,学生写起片段来比较得心应手。这一环节,我播放了“杭州西湖水上喷泉”的录像,真实可感的画面,变化万千的形态,一下子激起了学生写的热情。
“刚进入杭州西湖水上公园,就被那震撼人心的水声吸引了。下面的水花就像鞭炮一样从下往上飞。那美妙绝伦的音乐,为这人间天堂增添了几分光彩。(生趣)”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水上喷泉别有一番美景。一开始像挥舞的花束,接着像孔雀开屏,美丽动人。两边腾空而上的泉水,如两条白龙飞跃长空。
从学生的习作来看,他们既关注了喷泉的形态和声响,也关注了自己的感受,语言也很优美。在这部分的教学中,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所以我并没有给他们固定的句式,而是让他们尽情发挥,收效很好。
记得于漪老师在2010年10月中旬在华师大作讲座中说:“我追求的课,不是就只上在课堂上。教在课堂上,就随着声波的消失而销声匿迹了。课要教到学生身上,教到学生心中,成为素质的一个目标,经久不化,这就是我所要追求的‘为人师表’的目标。”我想:在我的这堂课后,是否有学生主动地去寻找一些写景美文,美美地读、美美地品味呢?
今天的课上完了,自己既定的目标也基本达成,但心中不免还有些遗憾,为自己一开始的不够洒脱,为学生没能达到一种亢奋的激情。几许失落,几多思考。晚上,收到了五(5)班江周龙同学的短信:“老师,今天课上完了,我感悟很深。”这让我感到欣慰。
生本课堂,给予老师更多的挑战,我实践,我思索……
黄果树瀑布教学反思7篇相关文章:
★ 平行教学反思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