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敬事迹材料5篇

时间:
Anonyme
分享
下载本文

真实的事迹才是最动人的,任何夸大都无法替代真诚,事迹的记录不仅是对过去的回顾,也是对未来的展望与期许,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孝敬事迹材料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孝敬事迹材料5篇

孝敬事迹材料篇1

“百善孝为先”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语有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告诉我们不仅要孝敬父母、爱护子女。还要尊敬其他的老人、像爱护自己父母一样爱护其他老人;像爱护自己子女一样爱护其他的小孩。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提倡的尊老爱幼的民风民俗,是孝道的表现。

我在学校是一个认真学习讲文明有礼貌的学生,课前我能认真收集资料并做好预习,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还能抽出时间认真阅读一些有益的课外书。不管何时,我见到老师和同学都能热情礼貌的打招呼,平时与同学团结友爱,热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学校组织的献爱心活动,我都踊跃参加。

我从小就懂得孝顺父母,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感人故事,却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表现出来。妈妈身患癌症,爸爸整天上电脑玩游戏,自己用幼稚的肩膀,帮劳累一天的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每次放学帮妈妈去买菜,协助妈妈做好晚饭, 每逢吃饭时,也总是等妈妈坐下了,自己才坐下动筷子,有好吃的,我总是先让妈妈吃,然后再自己吃;吃饭从不挑食,也不掉一粒饭,总是把碗里的饭吃得干干净净才完事。饭后帮妈妈洗碗、捶背、揉肩、打洗脚水、洗衣服……把自己的事情都打理好,从不让妈妈为自己操心。妈妈生日那天,我早上早早的起床,和好面后,偷偷的拿起刀切面,等水开了,我把面条下进去,尽量不弄出一点声响,等面做完了,妈妈也醒了,我主动给妈妈端过去,大声地说:“妈妈,您辛苦了,今天是您的生日,我祝您生日快乐!”妈妈激动的流下了热泪。同时虚心倾听爸爸教导,想方设法劝阻爸爸玩电脑,引导爸爸参与家庭活动,使爸爸更多的理解妈妈,关心妈妈,融洽了父母关系。是爸爸妈妈的精神支柱,更是爸爸、妈妈的“贴心小棉袄”。每次出门,进家门总是和家人打招呼,经常把学校发生的趣事和大人分享,遇到困难时也能主动和家人交流寻求帮助……我用自己良好的行为影响着我身边的同学们。

孝心是一种发自于内心的美好情感—单纯的甜美的,自然地,它给予我们的是生活的阳光,生活的雨露。《三字经》中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其文。”,自古以来,孝敬父母就是人类必备的美德,在此真诚地希望,我这朵孝顺之花越开越艳,越来越美,越开越沁人心脾。

孝敬其实很简单,平平凡凡才是真。让我们的每个学生都做个感恩孝敬的孩子!

孝敬事迹材料篇2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禅林寺村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她名叫杨秀红,多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半身不遂的母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父亲,她用真情无私的付出在村民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

杨秀红今年39岁,土生土长在村里,打小就孝敬父母,结婚后有一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一家人和父母住一起,前几年奶奶还没有去世的时候,每当轮班到杨秀红父亲家,杨秀红总是把奶奶照顾的特别好,从来没有让父亲在赡养老奶奶的事情上操过心。奶奶由于年事已高,又患上了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杨秀红每次在操劳农活之后还要照顾一家人的饮食起居,每次她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有时候即使自己身体不适也不舍得给自己改善,总把好菜好饭给老人留着。后来,奶奶又患上了小脑萎缩,常年瘫痪在床,杨秀红坚持给奶奶端屎端尿、擦拭身体、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本来照顾一个瘫痪的奶奶,再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两个上学的孩子就已经够她受的了,可杨秀红母亲又患上脑血栓,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了。母亲在住院期间,杨秀红每天都陪在母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她身上,她照顾母亲丝毫不敢懈怠。等回到家里,她坚持每天都给母亲擦拭、按摩身体,忙完农活回来陪母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母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她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常言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这句话用在杨秀红身上并不合适,到现在母亲已经能独立行走了,原来满是皱纹和苦恼的脸上总是挂满笑容。

有人说,孝顺老人最大的挑战是“色难”。千难万难难不过给老人个好脸色,若在照顾老人时流露出半点不耐烦,就会让老人很不安心,这样的情况在杨秀红家是看不到的,尽管有时候杨秀红也会遇到难心事,但她从不在奶奶和母亲面前表现出来;有时候患有小脑萎缩的奶奶会无缘无故地耍脾气,生活不能自理的母亲有时候性情暴躁,对杨秀红谩骂,而她总是面带笑容,想尽一切办法把老人们哄开心。就这样,来来往往,她始终坚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照顾奶奶,孝敬母亲,直到奶奶在她家中去世,那年奶奶92岁,患小脑萎缩第四年。照料瘫痪的奶奶好几年,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杨秀红在孝敬长辈方面得到了父老乡亲的绝口称赞,为我们做出了好榜样。

杨秀红父亲由于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太好,耳朵基本上听不见,平时老爷子每顿饭都要喝点小酒,杨秀红总是尽量满足,家里总是给父亲备着酒,父亲高兴的时候,她也总是陪父亲喝上两口,为的是让父亲开开心心。

杨秀红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杨秀红,用她的善良和孝心为长辈和父母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也为禅林寺村街坊四邻树立了学习的榜样。

孝敬事迹材料篇3

在三门峡,有一个爱心之家,一家三口都是优秀志愿者,夫妻俩曾一同登上“中国好人榜”。

她就是三门峡爱心之家志愿者协会会长孙梅丽和丈夫王世举,女儿王怡楠。几年来孙梅丽和丈夫累计到市社会儿童福利院、市老年服务中心以及敬老院做义工近3500小时,无偿抚养和资助10余名孤残儿童,个人捐款捐物15万余元。

孙梅丽与福利院结缘可以追溯到小时候,做教师的母亲经常去福利院帮忙,孙梅丽自然就和院里的孩子成了玩伴,有时还帮母亲拆缝被子等。成家立业后,她去得少了,但一直没中断过。2006年,几个经常在福利院碰面的爱心人士开始商议建个qq群什么的,便于大家联系,于是,他们给这个“家庭”起名叫“爱心之家”。孙梅丽自然就成了这个大家庭的头儿。在爱心之家的活动中,常能看到一个高大帅气的男士和孙梅丽不离左右,那就是她的丈夫王世举。王世举在烟草部门上班,孙梅丽张罗公益活动,多是他写策划文案,有时为了一个活动,熬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

就这样,福利院成了孙梅丽和爱心之家队员的基地。每个星期天,孙梅丽和丈夫都会带领志愿者们到福利院做义工,给孩子们洗澡、喂饭,做康复训练及游戏等,福利院的孩子们都亲切的称她为“妈妈”。 孙梅丽还积极组织志愿者为福利院捐赠蚊帐、尿不湿、床单、被套、食品等,连续七年“一对一”给福利院的孩子们购买过年的新棉衣、棉鞋。每年大年初一他们都是到福利院和孩子们一起过年。

孙梅丽还有针对性的对一些孤残儿童进行重点抚养帮扶。福利院的孤儿党博涛脊膜膨出,做手术后走路不稳,为给孩子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2010年6 月,孙梅丽和丈夫把孩子接到家将近两年,视同己出,精心抚养,孩子一直给喊他们爸爸妈妈,直至2012年3月被一对美国夫妻收养。现在那对美国夫妻和孙梅丽家庭成了跨国亲戚。福利院的孩子党金银下肢瘫痪,为了让他将来能自立,她让党金银到自己开的手机店里免费学习维修技术,现在党金银已独立开办了手机维修业务,月收入2000余元。为了让3个智力正常的残疾青年能融入社会,孙梅丽和她的丈夫带头捐款,并组织志愿者们上街义卖玫瑰花,筹集资金7500元,为他们每人购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

用真情救助孤儿。2010年6月,孙梅丽在电视台看到陕县东凡乡崔家村有一对夫妇因沼气中毒双双身亡,留下两个女儿由姥爷抚养,大女儿崔刘红14岁,小的崔安心,才1岁半。第二天,她和爱人及朋友就带着食品及文具等来到了孩子的姥爷家,看着这可怜的一家老小,她决定资助两个孩子。当年9月,她将崔刘红从东凡初中转到了陕县一中上学。三年多,她和爱人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崔刘红的生活,包揽了她的一切费用。去年,崔刘红中招以556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了陕县重点高中。

帮扶重病患者。2010年9月,孙梅丽和志愿者们为患尿毒症患者孔翠翠捐赠3000多元;2012年7月,她组织志愿者,在一个星期内为患尿毒症孤儿胥燕燕捐款2万余元;2012年9月,她走进陕县张卞乡从小被烫伤的孩子荆少辉家,团队队员为荆少辉捐款3000元;2013年2月,他们为患肾母细胞瘤的留守儿童王秋燕发起救助活动,20多天共筹集善款14万余元;2013年3月爱心之家和三门峡市妇联联合,为卢氏患重病女孩于佳静进行义卖,筹集治疗费 7274元;2013年4月,他们为雅安灾区义卖4292元,全部捐给灾区受灾学生;2013年8月,他们为患白血病的王佳楠和患严重癫痫病的骆佳妮义卖 15371元……

为扩大爱心之家影响,帮助更多的人,他们设立了十个社区志愿者服务站。他们组织志愿者“五对一”对社区的孤寡老人进行上门服务,开展广泛的贫困家庭扶持,从物资提供、日常帮助到免费家教等各方面开展。2012年6月,他们为会兴农民工子弟学校的6个困难家庭,各捐助500元,计3000元;同年8月底至9月初,他们组织捐款3万余元,资助陕县十个家庭贫困大学生上学;同年10月,爱心之家协会队员家中遇到困难,她组织队员一天捐款1。2万元给予帮助;爱心之家连续两年拿出5000元,为三门峡职业技术学校的“自强之星”颁发奖学金;同年11月,孙梅丽组织队员为卢氏山区贫困孩子捐赠棉衣、棉鞋,米、面、油等,捐款3000余元。2013年由三门峡文明办主办,爱心之家承办的“我的父亲母亲——黄手环爱心在行动”活动在三门峡地区全面展开,为各社区及农村老人免费提供黄手环,为患“老年痴呆症”的老人们提供有效帮助。

他们的爱心之家还连续几年和市妇联联合,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在湖滨广场举行“关爱孤残、留守儿童爱心义卖”活动,参与学生3826人,家长4325 人,共义卖善款24592元,评出“爱心小天使”425名,让孩子们在义卖的过程中得到了很好的爱心教育。他们还组织卢氏山区的41名留守儿童到三门峡参加为期两天的爱心手拉手家庭生活体验活动,让山区的留守儿童走出大山,感受城市生活,帮助孩子们实现心中的梦想。

他们还走进贫困山区多次开展助学活动。2012年六一儿童节,孙梅丽带领协会队员为三门峡会兴农民工子弟学校捐赠500余册图书,为80名学生每人捐赠一件新衣服;2012年9月,孙梅丽带领爱心之家联合市区东风小学,为卢氏山区的小学募集图书2700余册,在卢氏建12个爱心书屋,花费2万余元,给山区的孩子们购买了学习用具,并为孩子们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过冬棉衣。他们还计划在卢氏山区小学逐步建立“爱心图书屋”,为山区孩子有书读,读好书。

爱心之家还联合三门峡市中心血站成立三门峡市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整合三门峡地区的无偿献血及骨髓捐赠志愿者的资源,给献血志愿者搭建一个公益平台,孙梅丽和她的队员累计献血108500 毫升。

孙梅丽带领队员,还发起“爱心6+1温暖包”温暖冬天活动,先后做了27场大型寒冬送温暖活动,为卢氏马耳岩、杨庄、新坪、双槐树,下柳村、南窑、百花口、辗道小学、陕县聋儿语言培训学校、三门峡农民工子弟学校以及三门峡高庙乡特困家庭、各社区孤寡老人,福利院的孩子,总计送出价值30余元的1500 余套“爱心6+1温暖包”。

七年来,孙梅丽和丈夫带领队员们累计做志愿公益活动7。8万小时,行程23。8万公里,累计捐款捐物110余万元,帮扶救助困难弱势群体涉及2186 人。他们的爱心之家多次被省、市媒体报道,所做活动多次被推荐到中国文明网,先后被省志愿服务工作领导小组评为“第三届河南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被省文明委评为“河南省优秀志愿服务活动品牌”。

孙梅丽的家庭更是一个文明、和谐之家:2012年孙梅丽被河南省慈善总会评为优秀慈善志愿者,被市妇联评为三门峡市优秀巾帼志愿者,被市妇联评为“身边的好母亲”。她还是团中央第139期身影榜样人物在线访谈栏目嘉宾;王世举先后被评为三门峡烟草行业道德模范、三门峡市职业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三门峡市第五届“道德模范”、河南省志愿服务优秀个人、2013年河南好人榜年度上榜人物、河南省烟草系统首届感动行业十大人物,2013年5月,王世举和孙梅丽夫妇一同登上“中国好人榜”,一时传为佳话;女儿王怡楠从初二开始,周末就和父母一起到福利院、老人院做志愿者,上大学后,就参加学校的各种志愿者团队,2011年荣获爱心之家优秀志愿者奖,2013年又获得了团省委颁发的“杰出青年志愿者”称号。

孝敬事迹材料篇4

这是一个幸福美满、令人称羡的家庭。他们夫妻恩爱、相敬如宾,他们尊老爱幼、教子有方,他们热心公益、邻里和睦,他们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绘就了一幅美好的家庭生活画卷,诠释了家作为爱之港湾的真谛,受到了单位同事和邻里的一致好评。他们就是住在xx镇文昌北路152号的小李、小霞一家。

一、爱国守法、恪尽职守

爱国守法、恪尽职守是该家庭的第一美德。小李同志参加工作36年来,自始至终坚持在公共卫生服务一线,先后在山门镇中心卫生院、县卫生局、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作为疾控战线的.一名老同志,他坚持勤奋学习、忠于职守,在工作中任劳任怨,踏实肯干,认真负责,工作几十年从无差错,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为全县人民的身体健康,为全县的疾病控制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他历年来多次立功,屡次被评为市、县“疾控工作先进个人”,所获荣誉数不胜数。小霞同志先后在县胶链厂、县药材公司上班,作为一名有23年党龄的老党员,始终牢记入党誓言,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党章党规,长期以来以一片赤子之心积极献身于我县工业生产第一线,曾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个人。

二、尊老爱幼、家庭和睦

相濡以沫人生路,小李、小霞夫妇结婚30多年来夫妻恩爱、相敬如宾。小李同志长期以来担任单位领导职务,工作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繁重的家务、子女教育和照顾老人的重任就全落在妻子小霞的身上。对此,小霞从无怨言,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乐于当好贤内助,在干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在家相夫教子、服侍公婆,小家庭经营得井井有条,一家人其乐融融。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美德在这个家庭中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个家庭里婆媳相互关照,相互理解,婆媳相处的这些年,别说吵嘴,连脸都没红过一次。婆婆小霞退休在家,任劳任怨地照看孙女,确保儿子、儿媳全力以赴地投身工作。儿子李正文在xx镇镇政府工作,担任计育办主任,多次立三等功。儿媳吴志平多次被单位评为优秀护士,获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小霞曾经因意外受伤,腿脚行动不便三月有余,其媳吴志在生活上、感情上无微不至地体贴照顾婆婆,为了让婆婆减轻腿伤的痛苦,坚持每天早晚给婆婆擦洗身子,把临近的亲戚请到家里聚一聚,陪婆婆聊天解闷。婆婆逢人便说“儿媳就像自己亲生的闺女,我儿能找到这样一个好媳妇,真是我们一家的福气!”

三、热心助人、邻里团结

健康的家庭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才能得以健康发展和延续下去。小李一家人热心于公益事业,积极参加各项献爱心活动,与邻居和睦相处,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家庭成员自觉遵守社会公德,从不参加赌博和封建迷信活动,致力于环境保护,积极参加健身锻炼,养成了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四、洁身自好,清正廉明

家庭的廉洁需要夫妻双方有共同的认识。小李同志担任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原县卫生防疫站)副职二十余年,洁身自好,清正廉明,并以清廉的作风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其子李正文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乡镇计生办工作,先后担任乡镇计生办副主任、主任职务,这是一个比较敏感的工作岗位,面对诱惑他都义正严辞地拒绝,坚决不做违法乱纪的事,坚决不做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的事,坚决不做损害党和政府形象的事,为这个幸福家庭增光添彩。

五、勤俭持家,生活俭朴

在日常生活中,他们物质生活追求淡泊,不慕新潮,不摆阔气,崇尚节约,反对浪费。经常教育晚辈一菜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在他们的影响下,全家衣着朴素大方,生活精打细算,用之有度。

小李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有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等传统美德。愿小李一家永远健康和睦,愿我们全社会齐心协力,共同营造出更多的温馨、和谐、向上的五好家庭。

孝敬事迹材料篇5

在小学的校园里,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位秀秀气气小女孩,两道弯弯的眉毛下闪动着两颗宝石般的大眼睛,她就是六(4)最优秀的学生——小璇。

小璇是我们班上的班长。她上课用心听讲,按时完成各科作业,学习成绩可好了。每次考试,无论是语文还是数学,她的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她的兴趣爱好也十分广泛,喜欢绘画、唱歌、书法等,去年在全区举行的书法大赛中还荣获了一等奖呢!

小璇同学还乐于助人。在搞好自己学习的同时,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她深深的知道:“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的道理。她每天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帮助成绩差的同学,有时星期六、星期日也不休息。在她的帮助下,我班的王瑶、张雨芊等同学进步较快,尤其是陈丁同学,由一名差生转化成了一名优生,我班的`整体水平,也大大提高了。

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有的人在困难的环境里,她会振作精神,靠自己的努力去迎接生活的考验,小璇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今年上半年,她的妈妈突然患了顽固性的内风湿病,手脚开始缩小,什么事也不能做,最后瘫痪。爸爸为了挣钱给妈妈治病,不得不外出打工,照顾妈妈的担子就落在一个十二岁的孩子身上。小璇上学之际,尽力承担家庭的劳动,她买菜、做饭,给妈妈喂饭、喂药,洗衣服……为了学会做饭,手不知烫了多少次,小小年纪的小璇正是靠这种身处逆境当自强的精神,挑起了繁重的家务担子,同时她坚持学习,期末考试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被评为校三好学生。

生活上自强自立,学习上发愤努力,小璇同学就是这样的一个孝敬父母、体贴他人的人。由于她表现出色,年年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

孝敬事迹材料5篇相关文章:

先进事迹典型人物事迹材料5篇

事迹材料网保安先进事迹5篇

区队材料员先进事迹材料推荐5篇

区队材料员先进事迹材料优秀5篇

简述事迹材料5篇

攻坚先进事迹材料5篇

嘉奖事迹材料5篇

好事事迹材料5篇

教师自荐事迹材料5篇

三星事迹材料5篇

孝敬事迹材料5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90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