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可以培养我们的语感和表达能力,使我们在写作文时更加流畅和准确,作文是我们展示自己个性和特长的平台,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李白作文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李白作文篇1
李白,是中国基因中一个伟大的名字,没有哪个诗人像李白那样为人熟知,并成为每个中国人印象中深刻的一部分。每个中国人像都与生俱来般在思乡时叹: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以说,李白和他的诗,是中国人的天生自带的身份证明。
可是,深入了解李白之后,你会发现这位诗人的人生,却显得传奇而孤独。
从25岁离家后,这位诗人就独自仗剑远行,一步又一步走在他的理想之路上,慢慢走成了我所熟悉的李白。他的独特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造就了这位旅人的纵深和宽宏。他不像杜甫那样忧国忧民,屋顶上那三重茅不足以牵动他的情感。他目光沉静,他所在走的,所修行的是万亿年亘古不变的宇宙天地,就是超脱人社会性的最高理想。但这样一位修行者,不同于经历九九劫后的佛祖无情无念。李白,是一个有血有肉的诗人,困顿,愁苦,饥饿这些通通都可以从他的诗中找到。和同为唐代的许多大诗人相比较,李白多的是那点仙风道骨的侠气。道家精神弥补了,也掩盖了儒家的过分社会性。官场封闭了他的去路,他潇洒一回头,走向了更宽阔的路。
李白的孤独是天生的,是形而上的。他一直在修行,找寻人的自由,抛弃掉社会的框架,一步又一步解构社会。而在这个过程,也只有他自己能体会到那种不被人理解的孤独和痛苦。而狂妄自大的个性,也让其在这条孤独大道越走越远。他不断“吹嘘”自己,朋友“吹嘘”自己,粉丝“吹嘘”自己,而自己也愈加成为一位狂热修道者。也是这样,在玄宗眼中的李白,就像永远也只是一个偶像歌手,无论多有个性,也终究不是从政的人才。他自负狂傲,自视清高,不屑官场,也无心对抗险恶,以这样的心态从政,只是让矛盾激化,官场愈显世俗,李白愈发清高罢了。
李白就是这么一个人,矛盾而耦合。他的世界孤高远大,身边的朋友却不少。他超脱放荡,却写诗直言困于饥寒,他一生传奇,最后却以最普通的死法离开人世。现实中的李白可能远不同于以往印象中的那个人。他终究无法摆脱人性的复杂。作为修行者,他没有找到理想,虽才华锦绣,却终为血肉之躯。但他的故事,远未结束。无数人都在传说这他的故事,他,还在修行。
李白作文篇2
一天,我随手翻阅一本名叫《少年写作》的杂志。忽然,一篇新颖的文章映入我的眼帘,题目是“如果没有李白”。我想:李白不是唐朝的大诗人吗?如果没有他,世界会有什么大波动呢?带着种种疑问,我走进了这篇文章。
文章开篇说李白对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柴米油盐,好像没有什么大的关系。突然话锋一转,道出了没有李白中国文化会有什么巨大的损失。正是因为有了李白的“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才会有金庸笔下的《侠客行》和《倚天屠龙记》这两部著名的武侠小说。
于是乎,我也开始浮想联翩:没有了李白的举杯望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后世的文豪都是读李白的诗长大的,没有李白,他们都将不复存在。
没有李白,我们童年要听三百遍的.《铁杵磨针》的故事,恐怕也不复存在。读得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由此可以看出,李白对中国文学作出的贡献和影响力是无比巨大的。
李白也一直伴随着我的成长,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尽的快乐与满足。想起小时候,第一首会背的诗,就是李白的《静夜思》。自从背会了之后,家中时不时就会上演属于我的诗歌朗诵会,父母总是会在第一时间捧我的场,给予我掌声。每当这时,我总是化身为一只骄傲的孔雀,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小小成就感,感受到属于自己的无法言喻的喜悦。
读了这篇文章后,我真正了解了李白在中国的地位。李白——这位大诗人,已经成了中国人的灵魂。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一千多年的春秋了,当然还会光辉下去……
李白是沙漠中的绿杨,是人们心中的太阳。而在我的心中,他是一朵芳香四溢的花朵,是一本意味深长的传奇。是他,教育我做人要清白;是他,告诉我真性情自风流;是他,给我以文字的享受和大自然的熏陶。
李白作文篇3
从小就学着李白的诗歌长大的,在我的心里,李白是一杯清酒,既不温也不火,滋味恰好,也透露着对生活的热情。李白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谁会说不是呢?
在李白的人生中有两种东西是必不可少,互相并存的。一是酒二是诗,我想若没有了酒,李白或许就写不出那么多的真情实露,若没有了诗单有酒,李白就仅仅只能作为一名 "酒鬼 "罢了,也不可能成为"一代诗仙了"。李白,不可否认的是他的确有"才",他有资本傲骨,他那种傲足以让我们对他人格尊严的肯定,他极蔑视束缚人的社会习惯势力。在那个时代是极少自由、理想可言的。但他用自己的诗来呐喊、来反抗。
李白热爱自然,处处都将自己的豪气吞吐出来,并赋予自然景物以崇高审美价值,似乎在他眼里,万物都是有生命有尊严,有值得欣赏的一面。
李白也有想过为国效力,可最后他明白了,在当时那种时期,当官他是不可能尽显自己的才能抱负的。于是,他追求自由,追求理想,追求着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狂"是他与当时极封建、束缚人思想的社会的强烈对比。李白在当时并不像其他人对封建社会忠诚,他有自己的思想。
但很不幸,他还是无法避免被封建社会残害的命运,可恨啊,或许李白仅仅是被封建制度残害的几百人、几千人、几万人中的之一,但他又是最让人惋惜的。
他的才能是可以干出一番惊人的大事业的,他也有受到朝廷的征聘,有过皇帝召见亲自下马接见的殊荣。可朝廷里,并不适合他,荣华富贵由始至终并未能动摇他的心志,他出入过各个阶层、各个身份和各种职业的人。
诗,他写边塞诗,甚至比高适、岑参更大气磅礴,田园诗,李白也能把原本孟浩然有滋有味的田园诗,写的意趣大不相同,而别有一番滋味。
酒,诗,我想酒是李白的人生了,他的人生像酒那般有滋有味,有斗争,有不幸,有得志,有不得志,他都通过诗记录下来,通过酒来挥洒他的情怀,可以说他的诗是有生命价值极高的。
李白作文篇4
一袭白衣鎏金鞍,当年你倚剑出长安,酒入豪肠,七分诗意三分恣意,响彻盛唐几十年。
他是李白。
当年,他出门游历,四处结交好友。他挥毫使墨,写下了锦绣诗篇“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也书写着自己的人生经历,就此扬名立万。活在山峦中,游在碧波间,探景色秀丽,品人生百味。
后来唐玄宗下诏令其征赴长安,他终于可以在政治上施展自己的抱负了!殊不知,唐太宗对他的期望仅仅只是点缀太平盛世,取悦君王名动天下。但他却不甘如此。他在朝时要高力士脱靴磨墨,离朝时要放白鹿于青崖间,这是何等的自信洒脱。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面对政治内里下的黑暗腐朽、不公无奈,他终于发现自己的人生不应就此在官场上谢幕。他有自己的一身傲骨,有雄伟的抱负,何必拘泥于朝堂?当年的入长安、探朝堂,失败了?不,他要继续探,去探人生,探世界,探自我!退官离朝,他成了世人眼中的那个“谪仙人”。
他在梦中探寻天姥山。他“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大梦初醒,不禁叹道万事皆如梦境一般不复返,何必“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他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对光明的向往,无一不展现了他勇闯世间、追求自由、不断超越自我的探险者精神。
或许你会认为他狂他傲,可是我却认为他只是不甘于就此沉沦在这盛世繁华中,整日里金纸迷醉,他有自己的骄傲,却也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
晋陶渊明不堪官场黑暗,选择出世,而周敦颐则借莲来表其洁身自好的志向。而他孑然一身,却洒脱不拘,我想他的一生是无悔的。他曾追求入朝为官,却又因不愿与之同流合污而离朝,他一生在人生这个战场上探险,古往今来又有几个能胜过他?
当我们回望这大唐盛世,多少名人墨客、帝王权贵,却鲜有能活得似他那般潇洒。
“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一壶清酒,一把好剑,执杖天涯笑看这人世间。
他的探险者精神至今响彻世间!
李白作文篇5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是由古代唐朝大诗人李白写的,这首诗相信地球人都知道,李白是我国千古以来少见的旷世奇才,可谁知,李白竟然来啦!
“叮叮叮,叮叮叮”闹钟铃响了,我原本是想多睡一会儿,现在才七点,可是我的心里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暗示,让我去飞机场接某一位名人,我连忙打车到了飞机场,突然飞机出来了一位黑衣人,心里暗示着我跟黑衣人走,我先眼他说了说话,他没理我,我们走到了一个地方,他把黑色的衣服掀了,里面穿的竟然是古代的衣服,“李白”,我大声的尖叫道,李白说:“我错,正是李某本人”,我说:“你是怎么来到这里的呀?”李白说:“在我们古代的.天神告诉我,去公元二零一三年的湖北省宜昌市伍家岗区找一位叫刘楚君的孩子,教会他作诗,然后天神给了我一个仪器,在上面写出在什么地方接你,这条消息就会发到他的心里,时辰到了,自然会消。”“哦。”我说道。
然后李白和我打了一辆出租车,到了我家,打开了门,给李白递了一杯茶,李白说道:“这绿绿的水是什么?”我说:“是绿茶呀,它不仅提神还有养颜的作用,而且地球人都爱喝!”然后李白细细的品了一小口绿茶,说道:“绿茶不愧天下物,提神养颜作用多。”然后我带着李白去江面,感受了自然的风景,以后,李白情不自禁的言道:“日映江面上,心情自然凉,鱼儿跃出江,我得笑哈哈,”在后面的日子里,李白这位大诗人,教会了许多作诗的主要场景,还要找到关键词,等等。
第三天的早上,李白回到了自己该去的“地方”。
李白作文篇6
斟一杯清茶,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唐诗,月光美好,何不邀李白共醉?轻翻书卷,我与太白居士一道,畅游天地,展开心灵之旅……
一展纸扇迎着清风徐徐,扁舟忽欲激流,只见前川飞瀑浮出了紫烟,你一捋长须,吟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扁舟沿江直下,听着两岸猿声,不想轻舟已过万重山,你伫立船头。我注意到你的眼光,企盼中仍有一片坦然。
离舟上岸,蜀道艰难,你沿路高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我明白,太白飘逸自知。潇洒人间,何须上青天,你惊叹的目光中又是一片坦然。
山路回环,几经周折,终有澄净青山。看着天高云淡,山高水长,你盘腿而坐,双手大张。你想高呼,但你没有。你嘴角一侧,昂首浅唱“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是啊,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桃园才是你的敬亭山,在你赞叹的目光中仍是一片坦然。
夜幕低垂,明月当空,你我一道摆酒于庭院中,清风淡淡,花香淡淡,你的情绪却是那么高涨,把酒对月,你感叹“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好一个“独酌无相亲”,月光清淡,你竟舞弄清影,大笑一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你流泪了,我问你为何流泪,你说:“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既而仰天长叹,举杯饮尽。
一杯酒,就醉了半个盛唐。
读李白,读他的豪迈洒脱、潇洒奔放。在那个权势名利相争的时代,只有李白,只有他,看透人生浮华,选择离开,用大好山河陶醉自己,用坦然自若看待人生。他在酒中写诗而放纵自己在汪洋恣肆的诗海中,用一根笔做舟,以太白居士定无遗憾!“既已心为形,奚惆怅而独悲?”在我中华五千年浩瀚的诗林中,你以独具一格的风范立于前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李白不愧为诗仙。
品一杯清茶,再翻书卷,我要再邀李白,继续没有尽头的心灵之旅。
李白作文篇7
纵观漫漫历史长河,无数英雄人物,风流才子流连其间。然而我却唯独欣赏他一人,他就是有着诗仙之称的李白。在他人眼中,他只不过是一个爱喝酒,爱游山玩水的一个怀才不遇的诗人罢了。但在我眼中,他是不羁,他是浪漫,他是洒脱
从小学一年级时便接触他的诗。还记得学的第一首诗是他的《静夜思》,由于当时年纪尚小,不懂得这诗是何意,便捧着书本询问爷爷,不幸摔倒了,拍拍身上的土,仍兴致勃勃的去找爷爷。爷爷教我一遍又一遍的读他的诗,读着读着,我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悲哀,他的无奈
他,才高八斗,不畏权贵,想要为国建功,却,屡遭陷害。
他大气,他不羁,要不怎么会有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他孤独,他悲伤,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便是写照;他可以笑,直笑道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可以哭,直哭到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他可以感慨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他可以自豪,可以长志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怀念友情直到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依旧不舍得回头
他可以自豪,可以悲伤,可以哭,可以笑他就是他,他不需要刻意去模仿谁,也不希望别人去模仿他。
他不畏权贵。南蛮送来挑战书,挑战天威,君王乃至群臣无一不惊慌失措。唯他,波澜不惊,洋洋洒洒写下《吓蛮书》,吓退了南蛮几万精兵,不敢来犯。
接触他的诗多了,便想与他一同赏那明月,与他共饮,排除他的孤苦,省的他独自一人,对月当饮,喝的`一肚的哀愁。
闲暇时,捧着他的诗卷,夜下挑灯苦读,不为名利,不为学习,只为了能够在此寻找他的忧乐,他的哀伤
灯下的我,似乎看到这样的情景:月光下,一青衫男子对月共饮酒,口中吟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李白作文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