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乡作文优质7篇

时间:
Brave
分享
下载本文

优秀的作文能够激励读者追求真理,鼓励他们在探索中不断前行,优秀的作文能够启发他人的思考,促使读者对生活、社会和人性进行更深层次的探讨,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回家乡作文优质7篇,供大家参考。

回家乡作文优质7篇

回家乡作文篇1

车轮驶过的这里的每一条路,都似曾相识,闻着土地芬芳的气息,听着虫儿的介绍,看着爸爸与乡亲们打着招呼,我不知不觉来到老家的大门前。

走入院子,映入眼帘的是一排破旧的房子,红砖青瓦,记载着岁月的回忆,仿佛看到了当年爷爷和爸爸在院子里下棋的情景,排眼望去,又看到了一大片菜地,哇!我不由自主地欢呼起来,这里种的菜好全呀!一排绿油油的大葱,一颗颗卷心菜,青色的胡萝卜一半的身子露在外面……仰望天空,蓝天白云与盎然绿色交相辉映,绘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

走出家门,横在眼前的是一座小桥,桥下流水潺潺,桥上的石板上被孩子们刻上了一行行的文字,爸爸边走边向我们介绍道:这是孩子们的“烦恼净化器”桥,因为无论你有什么烦恼,都可以刻到桥上面的石板上,并刻上你的名字,烦恼也会随之而去,心情就会变得非常的好。我心里嘀咕石板上面是不是也有爸爸的签名呢?我挣脱爸爸牵着我的手来到了石板上面,看到了好多人的签名,我努力寻找着,一眼就看到了爸爸的签名,上面写着“下次一定考入前三名”一段话。我惊呼了起来,引得妈妈也往这里看了过来。哈哈……在大家的欢笑声中,爸爸一边讲述当年的故事,一边领着我们走向桥边的小竹林……

来到小竹林,看着那挺拔的竹干,细长的竹叶,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我就像伫立竹枝上的小鸟,自由地飞翔、快活地畅游!

回家乡作文篇2

我们家乡宝清的风俗习惯有很多,例如:过年时吃的杀猪菜、粘豆包、扭秧歌、打陀螺等,都很有趣。

说起那又香又甜的粘豆包,谁不是馋得直流口水呢?你知道它是怎么做的吗?让我来告诉你吧!

其实做粘豆包的.方法并不难,需要的材料有:粘米面、水、红豆和白糖。做粘豆包需要先烀豆馅后和面。先把红豆放进锅里煮,等煮熟了就把它捣碎,捣成豆泥状,再撒一些白糖,就像是给大地铺上了一层白色的毛毯似的,白糖的多少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然后开始和面,首先把粘米面和水和到一起,使它形成一个大面团。因为是粘米,所以做的时候要撒些面粉,这样它就不会粘到面板上了。再把这个面团揪成一些拳头大小的小面团,整齐地排放在面板上。接下来该把豆馅放进去了。那怎么放呢?其实很简单的,先用大拇指在小面团上按一个洞,注意不要按漏了,再盛一勺豆馅放进去,最后把它团成一个团,放到锅里蒸半个小时,刚出锅时,看着它白白胖胖的样子,像一个个雪娃娃,让人不忍心下口。当你拿起来时,香气扑鼻而来,当你咬上一口时,又甜又糯,仿佛置身于白茫茫的雪地里,欣赏着冬季的美景,让人无法忘怀。

以前,在农村杀猪是一件大事,谁家杀了猪,都要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杀猪菜。就是用自己家腌制的酸菜和新鲜的血肠再加上猪肉一起放到锅里炖,再放一些姜和蒜,味道好极了!让人回味无穷……

我爱我美丽富饶的家乡宝清,更爱这里地风土人情!

回家乡作文篇3

我的老家在农村,所以也有很多讲究。特别是春节,我们一定要放鞭炮,拜年,包饺子……这些习俗一个也不能少,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放鞭炮。

每次过年,爸爸总要去村里的小卖部买一点鞭炮。等鞭炮买回来,我们就开始盼着天黑。

有一年春节,爸爸还是和之前一样,去了小卖部。登巴巴回来,手里却多了个“金字塔”。“这是什么啊?”好奇的表弟冲向前,把“金字塔”捧在手里看了又看。“放了就知道了。”我点了根树枝,一手捂着耳朵,一手拿树枝点火,身子向后仰着,打算一点上火就跑。由于不知道这“金字塔”是什么东西。表弟表妹都躲远远的'。爸爸在一旁微笑着,期待一会的精彩瞬间。

“点着了!点着了!”表弟见引火绳点燃了,大喊大叫。我听了连忙跑开了、只见无数火花从“金字塔”里窜了出来,构成了一个“火花喷泉”。这“火花喷泉”正如我们内心一样,十分灿烂,十分欢快。“火花喷泉”足足持续了两分钟,放完了弟弟赞叹不已:“太酷了!不仅放出来很漂亮,持续的时间还长。”我也想起了一句诗“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这时,妹妹说“为什么要在春节放鞭炮啊!”弟弟听了,也一脸疑问。我故意清了清嗓子,向老人给孩子们讲故事一样,给他们讲故事:“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噬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的伤害。有一年,一个老人来到一个人家里,帮助人们吓跑“年”。他让老妇人在家里剁馅做饺子。到了晚上,“年”看到这家点了很亮的灯,又有剁馅的声音和门上的红纸,有些害怕。这时,那个老人走了出来,他穿着红衣服,并点了鞭炮,把“年”吓跑了。于是,贴对联、放鞭炮的习俗留了下来,包括给压岁钱又要装到红包里。”

表妹表弟听了恍然大悟,爸爸在一旁说:“春节每一个习俗都有传说和故事,一会我挨个给你们讲。”

春节有很多习俗,过春节不能光玩,也要了解每个习俗的由来。

回家乡作文篇4

在外的游子,最忘不了的是曾经生活过的家乡。每次回家,家乡的亲人,门前的狗,甚至是一草一木,都给人们一种亲切而又温馨的感觉。在我的记忆中,最难忘的是家乡的味道。

我从小没有别的爱好,就是特别爱吃东西。可在那时,去哪里买薯片、奥利奥?况且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奶奶家,哪儿来的零食?为了堵住我的嘴,奶奶变着法子给我做东西吃。当然,材料都是从地里新鲜挖的。我也毫不客气,今天尝一块糕;明天来块南瓜饼;哪天运气好,可以吃到一个豆沙粽。

我最喜欢吃的,这些都不是,是烤地瓜。它的做法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农家人家中特有的灶头快烧煮完东西时,把地瓜丢入灶内,再用柴灰把他们盖上,使其自然地被烤熟。刚出炉的地瓜十分烫手,但诱人的香味不断涌入人们的鼻内。稍等几分钟,剥开焦黑的地瓜皮,里面是呈淡黄色的肉。轻咬一口,又甜又糯的口味带着香味在齿间游荡并扩散,给人以一种温暖的感觉,并且让人不禁吃了还想吃,更想一口把它吃完。直到现在,我还一直记得那个味道。

想起第一次奶奶让我尝尝她刚刚烤好的地瓜,我死活不肯吃。看着它那焦黑的外皮,我一看就觉得这不像是能吃的东西,奶奶就亲自把它剥开,我看见里面橙黄橙黄的肉,甚至觉得十分的惊奇。于是我尝试着咬了一口。一口下去,便是十头牛也拉不回来了。我清楚地记得那天我一口气吃了三个,直到第二天上午我还打着嗝儿呢!

但时间永远在走,我上了初中后,繁重的学习任务让我只能偶尔在假期去探望奶奶和爷爷。奶奶家的灶头也因为天燃气的使用渐渐蒙上了灰尘。奶奶也很少种地瓜了,种了更多经济作物,我也只能在全家人团圆时奶奶才用灶头烧菜偶尔吃上一回地瓜了。

我也曾经吃过街上卖的烤地瓜,味道或许和家乡的差不多,但我总觉得少了什么。但每次在家乡的灶头前,奶奶帮我剥好地瓜,我都感到一种莫名的幸福。

回家乡作文篇5

虽不如老舍笔下北京新年那般隆重,从腊月初八直到正月十九历时一个多月,但对于人们来说也是极为重要的,它不但是人们劳动一年后欢喜心情的表露,更是人们对新的一年吉祥如意、心想事成的美好祝愿。

我家的新年差不多就是从腊月三十开始的,这一天家家都是最忙的时候,很少有人闲着无事。全家人忙着洗衣服,换床单,以便在新的一年中显示出新的气象。当然了,对联、窗花、日历是必不可少的,理应在前几天完成,所以这里我不做描述。

三十这天,重要性仅次于洗衣服的应该算是做年夜饭了,大人在一边忙活着洗菜切菜,孩子们蹦蹦跳跳,想尽办法帮个忙,却总插不上手,只有干着急罢了。年夜饭的品种照例是很丰盛的,依旧是鸡鸭鱼肉之类,但小孩子白天中无事时吃尽了甜品,往往吃不了多少这些珍奇,只好随便选几样来一品好坏,往往遗下一大堆剩菜,让劳动一番的大人们目瞪口呆。但无论如何大人们是不会恼的,因为剩菜剩饭此时此刻便成了年年有余的象征。

从四面八方赶回家来的一家人合合美美地吃完年夜饭,随后便是孩子们的自由时间了,桌上摆好糖果、水果和各类糕点,想吃就吃。全家人喜气洋洋,其中当属孩子最欢喜,因为可以靠几句甜言蜜语换得鼓鼓囊囊一大包压岁钱。如果你问他们明天的愿望,应该就是多来点拜年的了。

除夕对于我来说应该是快乐的,但是守岁这一着却不是我能接受的,听完倒计时的钟声,刚想闭上眼睛睡个好觉,窗外就“劈里啪啦”地响起了礼花声,弄得人睡意全无,却又筋疲力尽。

正月初一的习俗近年来越发平淡了,一家人睡到太阳升的老高才起床,匆匆吃完了早饭,便上街闲逛。街上的商铺为了在新年的第一天从人们的口袋里弄到更多的进账,不惜破坏正月初一关门停业的老规矩,大张旗鼓办起了“新年大甩卖”之类的活动,虽在一定程度上为人们过年的食物储备、购买新衣提供了相当的便利,但是我并不喜欢这样。总的来讲,新年里没有逛庙会之类的活动,确是可以用单调无味来形容。

正月初一到初十四,实在是在闲得无事中闪过的.,只有正月十五元宵节才有些意思。这一天是非吃元宵不可,元宵是用糯米粉做成的,从种类上分,可分为实心和带馅的两种。带馅的又有甜、咸之分。甜馅一般有豆沙、白糖、芝麻、桂花、什锦、枣泥、果仁、麻蓉、杏仁、白果、山楂等;咸馅一般有鲜肉丁、火腿丁、虾米等。最近市场上又出现了一种菜馅元宵,味道如何就不知了。在我的记忆中,元宵节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前几年元宵的晚上,还可以看见大人们领着小孩提着明瓦的灯笼逛游,如今却难以见了,见此情景,我不由得叹道,富有民族特殊的传统文化这正在消失啊!

新年迎着人们的忙碌缓缓来临,却在无声无息中远去,留给人们的是深深的眷恋。无论新年那些日子是怎么过的,每当想起它,我仍不禁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而感到惊叹!

回家乡作文篇6

大自然是雄奇美丽、五彩斑斓的,我们在感叹、欣赏大自然能工巧匠的同时,不得不被那番景象所征服,家乡独特的景观——悬鼓观,让我着迷。

悬鼓观坐落在山林之中,从远处眺望,奇特的建筑格外引人注目,矗立在山腰。若走进悬鼓观则会给一种截然不同的感觉,到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自然的'气息会随之传遍全身,微闭双眼,用耳朵仔细倾听周围的声音,你会发现自己与大自然是那样的贴近,让人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沿着长龙般的阶梯不断向上攀登,直到全身筋骨有些酸痛感时,眼前会出现特意修建的凉亭,这里古松蔽日,环境幽静。坐在亭中,稍稍休息一下,站起来往山下眺望,一切美景尽收眼底。面对这如画的景色,不妨尝试当一回画卷中的角色,想象自己是一层比一层奇,一叠比一叠秀的山,想象自己是张开双臂的迎客松,枝枝相倚的罗汉松。这多么舒适,这咱意境多么让人回味无穷啊!

顺着窄小的石阶继续吧,爬几步,歇一歇,忽然,一阵诱人肌肤的凉风吹来,风中夹杂着泥土和树木混合的香气,疲惫在此刻得了最在限度的缓解。多么惬意啊!不久,便来到了供奉“神仙”的寺庙。“悬鼓观”这个名字也正是由寺庙入口上方的一块石头命名的。因这块石头悬在石壁之上,形似大鼓,向外凸起,站在下面看仿佛要掉下来似的,故得名“悬鼓观”。寺内雕刻有许许多多的神像,小至一人站立,大至三人重叠,神像的细微之处都刻画的清晰细腻,有的神情威严,有的神情祥和。环视着寺内的一切,不禁为其动人景色深深打动。

家乡美景将“青山掩映绿水,绿水倒映青山”的玉骨风姿发挥得淋漓尽致。我爱家乡的美景。

回家乡作文篇7

放寒假了,我们满怀着希望,坐车来到了家乡。

家乡几乎还没有变,只是爷爷奶奶的头发又变白了;以前那棵与我同高的小树,今年已长成参天大树;我们旧居的家具上布满了灰尘;以前那一条条泥泞的小路,如今已换成了石子路,甚至有的还是平坦的水泥路。

可是,家乡的生活并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美好。早上,我一看到大黑锅里是糯米煮的稀饭,立刻撅起了嘴。我不喜欢吃糯米,只能吃点零食。中午,虽然爷爷奶奶听说我们要来,拿出了一年的积蓄:一头好肥的大母猪、一大群鸡鸭鹅,来接待我们这些“贵客”。但我还是吃不惯家乡的饭菜,因此爷爷奶奶似乎有些失望。

一到了下午,就是我和兄弟姐妹最快乐的时光,我们来到放草堆的地方。哪儿很大,能让我们6人在一起快乐的游戏,一些没意思的游戏,在我们眼里却很好玩。有时候,我们还走在田埂上玩。田埂很窄,谁先掉下去谁就输。总是弟弟和堂妹输,由于他们最小。还有一次,我们从爷爷那里拿了几个番薯,在山上烤。结果烤糊了,我们吃着自己烤的番薯,高兴极了!

很快就要离开了,爷爷奶奶都在哭,我也在抹眼泪。

家乡的生活有苦也有甜,真是个五味瓶。我爱家乡的生活!

回家乡作文优质7篇相关文章:

我回家了的作文精选6篇

乡活动方案参考7篇

乡领导开学典礼讲话稿7篇

乡个人述职报告参考7篇

乡企业年终总结6篇

乡管员年终总结5篇

乡管员年终总结通用6篇

乡管员年终总结推荐5篇

《我爱我的家乡》教案6篇

乡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总结最新6篇

回家乡作文优质7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101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