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心得体会就是在反思过去的经历,让我我们更善于理解他人的情感,想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认真对待心得的写作很重要,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5篇,感谢您的参阅。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篇1
期待已久的第一次听评课终于告一段落。周五的第四节课,驻县教师汪老师和__师范大学特聘名师于__老师莅临__二中,到七年级11班来听评我的历史课,同来的还有我的两位岗友郑__和樊__。面对这次听评课,我感觉有点紧张,还带着点激动。感觉紧张是因为这是我顶岗以来第一次被听课。我以前在师大的时候也录过微课,但是情况不一样,以前坐在台下的是自己同学,现在坐在台下的是自己的学生和老师,所以还是稍微有些不适应。不过还好第三节课已经在12班讲过一次,所以有点底气。而激动是因为上次特聘教师巡回听课,我错过了学习的机会,所以我要好好珍惜这次机会,从中获取经验以促进自己的进步。评课过后,我总结了两位老师和岗友的意见或建议,将其归为以下四方面。
学生学情分析
教学一定要根据学生学情来制定和计划教学方法或教学内容,一定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这一点的不足表现在:课件中材料的引用超出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范围。除了篇幅较长,还大部分引用文言文。学生刚上初一,也刚接触文言文不久,对于文言文的理解与掌控还没有到达一个熟练的程度,所以对我课件中出示的文言文理解起来比较困难。这会影响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接受程度,进而影响学习的兴趣,影响教学进度。所以在课件的准备时,我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挑细选,认真分析学生现阶段的思维能力与知识基础,分析学生的学习风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也要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我在这一点上的不足表现在:没有将讨论法落到实处。虽然设计了“合作探究”这一环节,但是当时学生们似乎因为有陌生老师听课,所以表现得较拘束,不敢放开了讨论。我提醒了学生两遍可以讨论,但是他们似乎“不为所动”,后来我也放弃了这一环节,这是我的失误。我当时应该再鼓励鼓励他们,给他们以引导,这样他们就能正常进行讨论了,这是我组织有误,需要改进。
时间把控和教学内容
教学设计一定要合理安排好并把控好每个环节的时间。我在这一点上的不足表现在:教学内容头重脚轻,把大部分时间用在了第一篇章“安史之乱”上,导致后来的两个篇章进行得有点急。这是因为我当时记错了时间,没有把控好。还有就是我在第一篇章的授课内容过多,说多了一些不必要的内容,反而忽略了一些重要概念的讲解,有些内容的讲解也有失精准,导致时间不够,授课内容也冗乱,重点不太清晰。我应该再简洁明了一些,强化一下重点,引导学生勾画一下课本。总之是在教学内容上有点用力过猛,有点避重就轻了。对于我一个不是历史专业的来说,把一些概念或知识的讲解的清楚明了对我来说很有难度,但是我一定要达到目标;还有时间上安排不太合理,需要我在以后授课中注意。
课堂管理
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时刻关注全体学生,管理把控好课堂,避免课堂哄乱,或者是前几排听讲,后几排“放纵”情况的出现;提问时也要面向全体学生,避免出现“一人或一组独占”的情况。我在这一点上的不足表现在:课堂导入时引入图片激发学生思考,学生出现了哄乱现象,没有把控好课堂;在上课20分钟后,后面三四排的学生注意力已经不在教学内容上了,注意力分散,只有前几排在听;还有就是我提问选择有误,对一人或一个组的提问次数过多,忽略了其他举手的学生,出现了“两极化”。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眼睛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提醒注意力分散的学生,提问也要不偏不倚,面向全体学生。
除了以上老师和岗友提出的这些问题,还有一些小问题是自我感觉的:板书质量有待提高,还有点“上下坡”、不整齐,还有经常说错话等问题,都需要一一改进。虽然不足之处有很多,但是还是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一点让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同时也感谢老师和岗友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听评我的课,给予我宝贵的建议,好的地方我会继续保持,不足的地方我会改进。通往未来的路或许还有坎坷,但是那也是我心里的向往,不管怎样,都会坚持走下去。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篇2
白驹过隙,时光荏苒。在不知不觉中实习生活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这周有幸参加了至诚学校的公开课活动,聆听了许多老师的课,受益匪浅,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课前精心设计
老师们在讲授新课之前,大多有几分钟的导入时间。例如吴老师用生活中的实例导入,使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集中到一起,也对接下来要讲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再如王老师的课程使用一些图片导入,图片中是一些同学们很少见的运动,勾起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两种导入方法既满足了教师快速将学生带入课堂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是一种双赢的方法。
反思自己上课时大多以复习上节课的形式导入,有时候学生比较反感,对于上节课的知识不够熟悉,致使导入过程浪费时间过多,学生也心不在焉,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听完各位老师的课之后,深刻的反省了自己的缺点,在课程导入方面应转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
二、课中精讲多练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讲课抑扬顿挫,激情澎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课堂当中。吴老师在讲课过程中大量运用生活中的实例,将知识点的讲解中融入生活中的例子,学生很感兴趣,更能理解而且印象深刻。在听课过程中也不容易走神,紧跟老师的思路。新授课完毕会及时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用几个小题来检测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情况,将问题放到ppt上找学生来回答,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并及时做出评价。当学生答对时老师不吝奖励,及时表扬;而出现有学生答错问题,老师也不生气,而是耐心引导直至他说出正确答案,并鼓励他很聪明,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回想我在上课的时候,分配给学生自己支配的时间比较少,大多数是自己在讲授课本上的知识,或者拓展一些内容,重点地方就会多强调几遍,要求学生记住,而不是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找到记忆的方法。课堂应该是学生为主体,而老师只是一个引导者,解惑者。
三、 课后回味评价
公开课结束之后我们就会集体评价,自我反省。在其他老师对我的评价之后,我深刻反省了自己授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列在下面,希望大家无则加勉,有则改之:
1.语调平缓,没有起伏;
2.学习目标不够明确;
3.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4.在学生回答完问题没有及时评价。
实习生活是我们教师生涯的第一步,也是最宝贵的财富,希望大家可以好好珍惜,为以后的教学积累经验。祝小伙伴们实习顺利!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篇3
前不久在新华书店买了一本关于《教师如何上好公开课》一书,这些日子也一直在看,里面的内容写的真好,不仅有理论方面,也有案例方面的,第一章主要是对公开课的概述,其中有一段说到公开课的意义?上公开课有利于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包括知识水平(因为每一位教师为了上好公开课,需要花大力气去备好课,课前充分的知识准备也比平时教学要充分得多),还有就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里面有这样一段文章说到一位年轻教师在第一次上公开课的时候由于在课堂上讲的是与教材相反的结论,结果评课中被一票否决,但她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和对教育观念的理解,又开了一次课但由于学生异常的活跃,所以这次的课也失败了,但她从中反省出一个重要的理念:是学生决定你公开课的成功,在第三次的公开课中由于在试讲中说了两句话:谢谢同学们的配合,还有一句是我给大家设计的板书是——在一旁听课的老师就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不能说学生配合,也不能说给学生设计板书,要发动学生呢感来思考,来创造,虽然她前几次的课都没有成功,但是她的收获还是很大的,她在一次次的公开课中成长,对此我相信每位老师都有同感。
在《怎样上好课》这一节中说到要上好课得先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上教师要热爱自己的学生,了解他门的个性,要在教学中真正发现、了解、认识学生的各个方面,多与他们交流,在跟 孩子交谈时,应该以一个朋友的身份与孩子平等交谈,而不是高高在上,我们把爱心带进课堂的时候莫忘了把微笑带进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体态语言拉近师生距离,当学生成功时,用掌声鼓励,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摸摸她的头,用鼓励、期待的眼神望着他们的脸让他们感觉到老师时时刻刻关注着他,他也能行。其次要上好课教师要讲究课堂教学艺术,在课堂上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主动权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上的生成性资源,一位哲人说过,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我们也许并非是天才,但是我们可以要求并培养自己敏锐的观察力。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推进,人们对课程理念解读也在不断地深入,课堂教学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关注他们人生的发展。
在第三章中说到上好课的秘诀:包括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丰厚的人文底蕴、健康的心态和精神状态,良好的沟通艺术。在第三节中有这样一个故事让我感触很深,一天,一个农民的驴子掉到了枯井里,那可怜的驴子在井里凄惨地叫了好几个钟头,农民在井口急得团团转,就是没办法把它救起来,最后,他断然认定:驴子已经老了,这口井也该填起来了,不值得花这么大的精力去救驴子。农民把所有的邻居都请来帮他填井,大家抓起铁锹,开始往井里填土,驴子很快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事,起初,它只是在井里恐慌的大声哭叫,令大家都很不解的是,不一会儿它居然安静下来,几锹土过后,农民终于忍不住朝井下看,眼前的情景让它惊呆了,每一铲砸到驴子背上的土,他都做了出人意料的处理,迅速的抖落下来,然后狠狠的用脚踩紧。就这样没过多久,驴子竟把自己升到了井口,它纵身跳了出来,快步跑开了,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惊诧不已。
其实生活也是如此,各种各样的困难挫折,会如秽土落到我们的头上,要想从这苦难的枯井里脱身逃出来,走向人生的成功与辉煌,办法只有一个:将他们统统都抖落在地,重重的铲在脚下,因为生活中我们遇到的每一个困难,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人生中的一块垫脚石,学着积极的面对问题,把困难当机会,问题总是有办法解决的,在上课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把困难当机会吧,失败者常把机会当困难,成功者常把机会当困难。
总之看了本书之后让我对上课又有了一个新的理解,我想这些在今后工作实践中慢慢的体会。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篇4
聆听了五位优秀老师实实在在的五节课,每一节课都让我有所收获。听完后更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语文课堂充满着情趣、艺术。下面就谈谈我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吧。
一、教师语言有魅力。
当我听着这几位教师的课时,他们的语言亲切和蔼,铿锵有力,字正腔圆,正是由于他们将教学语言演绎得充满艺术魅力,才把学生的心紧紧抓住,兴趣盎然。
二、倡导“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应该是一个“先学后教、先读后导、先放后扶”的过程。”我想,韩淑冰老师的《虎口藏宝》一文的教学过程就是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个充分展现吧。
三、处理、把握教材的方法十分独到
五位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和把握有其独到之处。如低段老师紧紧抓住关键字、词和语,步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高段老师整体把握,紧紧抓住从易到难的一个个闯关,步步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四、评价语言的收获
老师们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适时、到位,我记下了这些美丽的语言:你最聪明,会听就是会学习;会发现就是会学习。这些激励的语言没有任何浮夸之气,听起来顺耳、自然,连我都觉得内心深受鼓舞、激励,别说孩子了,在以后自己的课堂上,也要让我的学生感受到这样的语言。
五、将行为习惯教育贯穿课堂始终
五位教师时刻注意提醒孩子孩子的坐姿、书写、规范答题方式、合理小组讨论等习惯,必要时变成顺口溜,助力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例如:在吕杰老师的《难忘的八个字》课堂中,在孩子们小组讨论完毕,老师说:“时间到”,孩子们接:“我坐好,肩平背直,脚踩地。”促使孩子在边说边做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五位教师的课不但具有“灵”性,而且很扎实。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文化素养很重要,需多多读书,不断丰富自己。这次听课学习对我自己是一次提高,也是促进。短短的半天时间,我感悟到了他们课堂的朴实,扎实,求实;感受到了他们对语文的热情,激情;感受到了他们对教法的慎重选择,对教学环节的精心设计,对教学目标的准确落实,也感受到了他们对学生发展的全面关注。更感受到了五位老师给我今后的阅读教学指明的方向。在以后的日常教学中,我会努力上好每一节课,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篇5
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学习中,我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小学语文教学公开课活动,从本年级组到各个不同年级组,我聆听了多位老师的公开课,并且其中不乏有外校教师到我们学校来进行的语文教研活动的一些课程,其中也包括了研讨课程的小小会议,这些都让我收获良多。作为一名新进的年轻教师,接下来就说说我的听课心得吧:
一、任职教师的语言具有艺术的魅力。
当我听着不同年级段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校园生活片段,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低年级的老师在教学时,她很注重孩子们的注意力的把握,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听老师的介绍,声情并茂的语言勾起了学生思绪;中年级的教师虽然在语气上少了和蔼亲切,却多了一些启发性的话语,让孩子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自己的思考与想法,让孩子们勇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那高年级的教师们更多的是体现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以及对学生进行着引导语辅导。
这些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老师扣人心弦的过渡语言,烘托了课堂的气氛,同时也激发了学习兴趣,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课堂语言简洁,准确,能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
二、自读感悟、开放引导的课堂让人耳目一新。
新课标中说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学生的自读感悟是第一位的,教师的引导调控是第二位的。在新课标中更着眼于学生自主发展的阅读教学,既是对学生感悟结果的评价,也指向了学生的感悟态度,指导了感悟的方法,同时,其激励的效果也是不言而喻的,在课堂上用我们欣赏的眼光、赞赏的话语去激励学生,我们是能办到的。
作为五年级的教师,我在一次语文研讨中学到了话题式的教学。五年级的学生不是一二年级,也不是三四年级,学生的学习更注重对他们的思维上的启发以及对课文的自我理解,更加注重于学习方法的学习。所以我也不段地思考着在语文的教学中多应用话题式学习,比如:在《黄鹤楼送别》这一课中,我的教案以及教案过程中我都会注重着话题式的加入。
三、实现了师生角色的转变。
在好几次的语文研讨活动中,不断提到的话题就是教师的角色问题。以往的教学都是教师为教学的主宰、中心,然而现在需要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伙伴,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他们不仅有老师的.组织下进行共同学习的义务,而且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伙伴、学习方式进行个性化学习的权利。
当然这样的长期教学过程中,一瞬间转变是不切实际的,所以我也在学习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向前辈们学习着符合新课标的教学方式。
四、实现了学习方式的自主合作。
语文课,不像数学学科有固定的公式以及固定的答案,虽然解题思路多种多样,但是总结的说答案是唯一的;语文课,不想英语学科,单词是固定的,搭配也是固定的,虽然解释可以达到意思就行,但这个也是需要进行语言组织,最终还是答案一致;语文课,更不想科学学科,有很多的有趣的动手实验,趣味性很浓,但结论始终是只有一个的。所以也有很多这些课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方式,这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但语文课是语言的基础学习,所以在教学方面更加有所注重。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自学探究是基础,合作学习是重要的方式,教师的指导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师与生、生与生交流对话,教学相长的过程,也是由领悟学习方法、运用学习方法到将学习方法融会贯通,能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的过程。另一方面,专题性、综合性学习引起重视,加强这一类学习的研究与实践。这类学习更具综合性、探究性,也更富于挑战性。学生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有效地培养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培养综合运用知识、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上公开课的心得5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