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写好心得体会之后,可以让自己感受在以后能铭记于心,为了使自己的感悟得到记录,大家可以将心得写好,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听火烧云心得体会7篇,感谢您的参阅。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1
?火烧云》是现代女作家萧红写的一篇写景文章,作者向我们描绘了夕阳西下,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文中景物美和语言美有机地融为一体,让读者充分领略了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文章体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启发学生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要大胆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火烧云》这篇课文不仅是为了让孩子们知道火烧云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优美生动的语言,学习如何表达,着重训练学生的语感。根据这个要求和课文的特点,主要采取了以下3种教法:
1、读中感悟:新课程倡导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这里的读不是一遍一遍反复地读,而是读的有层次,更深入。因此,在教学本课时,我先引导学生初步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使学生有了初步的感受,明白课文讲了什么内容。再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引导学生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使学生对火烧云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体会,这时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理解去读一读,感受会更深,也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通过有层次的读,帮助学生梳理课文的脉络,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优美,感受火烧云这一自然景观的绚丽多彩,感受作者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语感训练。
2、细读文本:本课时重点是引导学生学习火烧云“颜色”的变化。孩子们都看到过火烧云,也读了课文,心中有对火烧云的好奇,却还未曾有作者那么深的感受。所以我在教学中,根据他们的特点,采用了多种生动的教学方法和电教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初步感受到火烧云的美,但这些远远不够,我采用把“金灿灿”和“半紫半黄”能不能调换顺序这一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通过“读→思→议→说”发现作者表达的秘密:文中的七个描写颜色的词语是可以分成三类的:红彤彤、金灿灿是重叠式词语,半紫半黄、半灰半百合色是两种颜色杂揉在一起,葡萄灰、梨黄、茄子紫的特点是水果或者蔬菜加上颜色。这一秘密的发现极大地鼓舞了孩子们学习的斗志。在此基础上继续推进“想象自己身处火烧云的笼罩下,天空中还会有哪些颜色,用第三种词语特点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孩子们的思维一下子就被激活了,脑洞大开。至此,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多以及作者是如何把这一特点表达出来的。接着乘胜追击,又发现了四个“一会儿”,通过读真正感受到了火烧云颜色变化快的特点。在此发现的基础上交流背诵窍门,很快就背诵下来本段文字。本环节引导学生直面语言,品味语言,从而摸索出作者的语言形式的规律,获得了语言表达的智慧。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表达。不足的是,应该让孩子们使用自己想到的表示颜色的词语,仿照着作者的表达特点自己再说一段,使学生获得的语言马上加以运用。这样做就既注重了语言文字积累,又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运用。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要努力做到这一点。
3、多种方法识字。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学段的学生要具有初步的识字能力,能借助字典识字。所以在本节课开始,引导学生借助字典来区别“模”的读音,孩子们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理解了“一模一样”的意思。“武”字最容易出错,通过多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该字的演变过程,讲述“武”字背后的故事,孩子们彻底理解了“武”的本义,再也不会写错了。在认识的基础上组词,书写。识字、写字环节应该训练扎实。
4、板书设计简明扼要、巧妙妥帖,这既抓住课文精要,又便于学生记忆,一目了然。这堂课的板书设计,既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体现了所述事物的特点,同时条理清晰,亦可落实在单元训练目标,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2
?火烧云》教后反思
我的公开课在悦耳的铃声中拉上了帷幕,心中那些许的兴奋和太多的遗憾簇拥着我走出了教室门。为了这节公开课,我进行了精心的准备,能够说投入了比平时多两倍甚至几倍的精力,当然有收获也有遗憾,也正是这些收获和遗憾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
?火烧云》是一片景色优美的文章,描述的是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你们看见过玩魔术吗?喜欢吗?你能明白你喜欢的魔术师的名字吗?你们想明白教师喜欢的一位神奇的魔术师的名字吗?它就是大自然(以此来告诉学生:大自然就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近而引出火烧云的各种图片)
今日,大自然这位神奇的魔术师又会向我们展示怎样辉煌的篇章呢?让我们一齐来看看大自然的杰作(点击课件,出示云图片)
经过展示这些图片,一是让学生明白:教师为什么说“大自然是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从而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进取性。也许是美丽的火烧云图片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许是学生觉得大自然真得很神奇,因而他们的情绪也十分高涨,尤其在出示了火烧云各种形状的图片后。我这样问学生:“看着这些图片,你觉得火烧云还像什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发言十分踊跃,有的说像“海狮”;有的说像“鳄鱼”;还有地说像“乌龟”……他们丰富的想象力让我很高兴,因为这真是我想要的。火烧云的变化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如何让这个动态变化的过程从学生口里叙述出来,是我下节课的训练目标。而此时学生能想象出来,那么他(她)就能说出它的样貌,之后的变化和消失就成了顺理成章的问题了,有了这前奏,学生的片断练习就有了眉目了。
在学习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时,我为了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火烧云颜色变化之多而出示了各种颜色的火烧云图片,那些美丽的图片在视觉上给了学生全新的感受。因而,在我这样问他们时“那么多美丽的颜色交织在一齐,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吗?”他们说出了许许多多的词语,例如:五彩缤纷、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从他们的回答中,我感觉到了学生平时注重语言的积累,这让我十分的欣慰。
可是,这堂课还是让我感到了不满足。如果在前面的环节上再紧凑些,那么,片断练习: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只小白兔,,过了几秒钟,;很快又来了一位老奶奶,老奶奶的拐杖,又不见了。完全在这节课上能够进行,这样比下节课进行而更有效果,但遗憾的是我没能完成它,因为时间已经来不及了。除此之外,“云”的发音上的口误也让我很尴尬。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出现这样的错误是不应当的,对此,我将努力弥补自我的不足,争取更好的教学效果。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3
在阅读中,指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典型语段进行仿写语段,即读写结合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掌握写作技巧,对小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途径。因为小学生的模仿能力是一生中的最强时期。
?火烧云》这篇课文描写夕阳西下时,火烧云颜色和形状的变化,展现了大自然的瑰丽景象,表达了作者看到火烧云的喜悦心情。课文主要分为两层:第一层,写火烧云的颜色变化快,层次多;第二层,写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多。第二层的结构非常明显,重点抓住“马”、“狗”、“狮子”三种的动物的形状来描写说明火烧云的形状多,变化极块。但作者的写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写“马”主要写马的忠实——“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待着有人骑到它背上”与马形状的动态变化;写“狗”主要写它的凶猛;写“狮子”主要写它的“镇静与威武”。可以说是抓住各种动物的特点来写。本人觉得是指导学生练笔的好材料。因此,我就先指导学生说一说,天空还会出现哪些形状的火烧云,然后,要求学生选择三种形状的火烧云,仿照课文的三段话的写法,也写三种形状的火烧云的变化。学生所写的片段,本人感到也满意。并摘录两个学生的所写的片段如下:
“一会儿,天空里出现了公鸡,它昂首挺胸地站立着,聚精会神地注视着周围的动静,好像肚子饿了寻找什么食物似的,又像在等待着昆虫的出现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只公鸡大起来了,鸡头向上,鸡尾巴翘起来了,可是一身的羽毛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那只鸡,那只鸡却变得不清楚了,什么都不像了。”
“忽然,又来了一头大象,是庞然大物,四条腿像四根柱子那么粗,直竖的鼻子像擎天大树。可是一转眼,象鼻子就不见了,大象也没了。”
“接着,又来了一只小白兔,跟我家的小白兔一模一样,也是那么活泼、那么可爱。可是一眨眼就变了,要想再看小兔子,怎么也看不到了。”
以上三段话都是陈理想同学写的。
下面请看何永青同学写的三个片段:
“不一会儿,天空出现了一群武士,每个武士都手拿宝剑,身穿盔甲,精神抖擞,威武无比,似乎在等待着出征的命令。过了两三秒钟,不知怎的武士们奔跑起来了,跑着跑着却变成一位高大的巨人了。”
忽然,来了一只老虎。老虎十分凶猛,站在那儿,样子挺可怕的,怪不得人们称老虎是白兽之王。可是,一转眼,老虎的尾巴不见了,接着连老虎的身子也不见了。
“然后,天空又出现了一只凶恶的狼。狼全神贯注地注视着前方,似乎要捕捉什么目标。突然,狼发起了攻击快速地向前冲击,一下子就逮住了一只小羊,可怜的小羊从狼口中进去了,成了凶狼的美餐了。不知怎的连狼自己也不见。”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4
?火烧云》一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再准备《火烧云》一课时,我原计划想放映一些火烧云的图片或录像,让学生充分欣赏《火烧云》变化之美,很遗憾的是没有找到很理想的素材。后来一想,为什么不利用一下学生的绘画兴趣和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呢?于是,我提前布置了一项作业,每位同学课前细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至第七片自然段,并根据文中内容加以联想画出一幅火烧云变化中的图形,以备在课堂上给大家展示。第二天,学生们都带着自己的画兴高采烈地坐在座位上,等待展示自己作品快乐时刻的到来。
我开始先让学生再读读课文中关于描写火烧云段落,让学生再次在脑子中建立霞光和火烧云的图像,有了鲜明的图像。然后,我再丰富学生表象的基础上再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对自己的图画进行加工、改造、夸张、连接,使学生建立大胆想象的心向和态度。接着,在学生读完课文后,我又板书:“出现→样子→变化→消失”这一行字。然后我开始让学生们拿出自己画的火烧云,从中挑选出几幅画得较逼真可爱的“火烧云”上讲台展示,再找个别学生按照课文中作者描绘火烧云的方法来讲一讲这几幅画的内容。这样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表现欲,使他们活跃起来,而且加强了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为了充分发挥言语描述对想象的指导作用,使想象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同时通过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来促使学生的想象越来越丰富和精确。我没有就此罢手,而是适时给出“附加题目”,让他们亲自到外面去观察变化的云,由于当天天气是多云,这时让学生到操场上去观察云彩,这时可以说他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我要求他们抛开图画,再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火烧云发展的这一顺序,加以丰富的想象,用其它动物或植物来形容云彩的形状。随着学生三个一群、两个一伙的小声而激烈的讨论,形象的描述开始了。学生们有的说像抓鸡的老鹰、像下山的猛虎、恕吼的雄狮,有的说像游动的火龙、像啼鸣的公鸡、像飞舞的火凤凰,还有的说像龟背竹、像月季花、像一片红叶……学生们一个个争着、抢着说,情绪非常高涨。回到教室当时课堂氛围非常地热烈,可以说是在我的语文课上是最热烈而又最积极地一次。从这次课上学生的积极表现,可以说学生课上不是不愿意回答问题,而是老师没有利用各种教学方法适时地点拨,学生要有兴趣,他是非常愿意回答问题的,更愿意表现自己的。
在课堂上且不论学生的比喻是否恰当、学生的语言是否精美,但明显的是学生的学习热情特别高涨,他们主动地实实在在地进入了语文学习和语言思维的锻炼中。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我深有感触。教师讲课,不仅要从教师立场出发,努力完成教学任务,还要从学生角度考虑,看是否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是滞能够更大程度地挖掘他们自身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和学生本身素质。让学生带着愉快的情绪活动,并且使思维在广阔性、深刻性、逻辑性、灵活性等各方面得到了全面和谐的发展。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5
?火烧赤壁》也就是著名的赤壁之战,这是历史上著名一次一次以少胜多的恢宏战役,淋漓尽致的展现了智者之间谋略的较量,读完让我有很多收获。
这个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东汉末年,曹操在平定北方之后,想去攻占南方的东吴。这时候诸葛孔明经过舌战群儒,说服了东吴一同对抗曹操。我认为这场战役的成败有几个关键点:
一、曹盖的诈降,这是东吴周瑜的谋略;
二、战役那天的风向对东吴非常有利;
三、曹操采用了铁索把船只全部串联起来,用来稳定船只;
四、曹操部队都是北方人,大多数不熟悉水性;
五、曹操疏忽大意,过于自信。
这是我总结出来的曹操必败的几点因素。
可以说吴蜀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所谓天时即传说中的“诸葛亮借东风”,地利即水上作战,这是东吴擅长的,却是曹魏的弱点,人和即东吴和蜀国的同心,以及周瑜与黄盖上演的“苦肉计”,可以说曹操的失败是必然的。曹操的铁索连船是条妙计,但当黄盖架着小船点上火,冲至曹操大军的大船时,这场战斗就可以定输赢了。
赤壁之战对于我们今天也有着同样的影响和意义,意义在于做事情时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素,去分析问题,就像周瑜一样用swto分析,分析自己的弱点,自己的优势,敌人的弱点和优势,针对性的解决。这就是我读《火烧赤壁》的感想和心得。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6
我很喜欢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前几天读了《赤壁之战》,感触颇深。
?赤壁之战》讲述的是曹操想带领十五万大军抢夺东吴江南的地方。庞统的连环计成功后,周瑜决定用火攻来对付曹操,先让黄盖写信诈降,让曹操毫无防备。曹操不知有诈,黄盖的船借着东风飞快地冲进曹军的水寨。
赤壁之战是靠了团体的智慧战胜了曹操。因为先是庞统出了连环计,周瑜出了火攻的主意,诸葛亮前来借东风,最后是黄盖写诈降书来攻打曹操。
首先,我认为赤壁之战中曹操大败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曹操战胜袁绍得了60万大军,所以骄傲自大;
2、曹操想统一天下,求胜心切,日行三百里,部队的士兵很疲惫;
3、曹操的部队大多是北方人,不习水性,而周瑜的`部队精通水战。
其次,周瑜只有十万人马,如何战胜曹操的百万大军呢?周瑜联合刘备做了很多准备工作:
1、黄盖假装不满周瑜,被周瑜打了50军棍,黄盖投降曹操;
2、周瑜用计让曹操错杀了熟悉水战的降将蔡冒、张允;
3、庞统诈降曹操献计把军中大小战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就可以解决北方军队水土不服、常常晕船的问题。
最后,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诸葛亮登坛做法,借来东风,黄盖率船诈降曹操并引火冲向曹营,火烧曹营,曹操大败。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篇7
今天,我怀着沉重的心情又一次品读了《赤壁之战》这篇课文,有了更多的感伤。
这篇课文选自罗贯中的著名小说《三国演义》,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话说曹操豪情满怀,挥师南下,想要夺取江南,吞并东吴,消灭孙权﹑刘备统一中原。孙权与刘备联合,率军在赤壁与其相抗。黄盖献上火攻之计,周瑜﹑黄盖又连施苦肉计,再使阚泽去送诈降书。后来火烧赤壁,曹军损伤无数,只得丢盔弃甲,狼狈而逃。
曹操呀,你为什么会输得如此惨烈呢?是兵力不够吗?难道你八十万大军还胜不过孙权的三万人马,顷刻间就灰飞烟灭了吗?是军队士气不振吗?想你曾破袁绍﹑斩吕布,一路高歌,势如破竹。
也许是你轻易信人,先是中了庞统的连环计,再是信了阚泽的诈降书。曹操啊,曹操,任你生性多疑,也逃不过庞统的连环计;也许因为你们是远来之师,一路跋涉,筋疲力尽,周瑜完全是以逸待劳;也许是你们人生地不熟,而周瑜拥有长江天险,才会牵着你们的鼻子走;也许是你太轻敌,仗着自己人多,周瑜人少,就一定会获胜;也许是你的士兵都是北方人,不识水性,别看在陆地是精锐之师,所向披靡,无战不胜,可一到像长江这样的大江﹑大河之上,就成了一群乌合之众了;也许是诸葛亮太聪明,东风有意周郎便呀;也许……
曹操呀,你的败给现代人留下了不少疑问,至今仍有许多人在争论,你的败到底是必然的,还是天意呢?
听火烧云心得体会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