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制定教案时,应该关注课外资源的利用,以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通过对教案的反思与改进,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科学《雪》教案最新7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围绕“迎新年”这一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愉快心情。
2、安静倾听同伴的讲话,并感受大家一起谈话的愉悦。
3、通过参加节日《迎新年》环境创设,感受参与节日庆祝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活动室里布置过新年的情境,如挂灯笼、彩带、自制鞭炮、拉花等。自制的新年倒计时、愿望树、每人准备一个礼物。卡纸裁剪成贺卡形状、皱纸、废旧图书里的图片、录音机等。
2、 知识经验准备:丰富有关过新年的知识经验,如:让幼儿观察家里为过新年而忙碌的大人;介绍灯会、联欢活动、放焰火等活动。
3、事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教学活动后的日子里给自己的孩子送礼物。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激发迎新年的愉快情绪。
1、引导幼儿观察活动室的变化,激发幼儿的愉快情绪。
师:发现活动室有什么不一样?
引导幼儿自由描述班级的变化。(漂亮、新颖、舒服、热闹、喜庆、高兴等)
师:是为了迎接什么节日的到来?
2、新年倒计时。
师:离“新年”还有几天?
小结:一年中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的第一天,也叫“元旦”,那天,全世界人民都要庆祝新年的到来。
4、 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太阳公公出来了,它笑眯眯地迎接新年。自然界中的花、草、树是用什么方式迎接新年的?
(2)师:小动物是怎样迎接新年的?
(二)出示新年老人的礼物,鼓励幼儿大胆讲述。
1、师:昨天,新年老人给我们小四班的小朋友送礼物了。
一起看新年老人的礼物:一张贺卡和一棵新年愿望树。
师念贺卡上新年老人“写“的话:”小朋友们,过了新年,你们就又长大一岁了,祝你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2、师:过了新年,还有谁也长大了一岁?
启发幼儿说出周围的人,亲戚、邻居、伙伴、各种动物也都长大一岁了。
3、师幼一起围坐在“愿望树”旁,表达自己的愿望。
师以神秘的`口吻告诉幼儿:这是一棵神奇的“愿望树”,只要对着“愿望树”说出自己的愿望,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启发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愿望,可以是祝福家人或朋友的愿望,也可以是自己在新的一年里想实现的愿望。请配班教师帮忙记录下来,挂在“愿望树”上。
4、播放“新年老人”的录音,萌发对新年的期盼。
新年老人:孩子们,你们的愿望我都听见了。新年快要到了,你们要怎样欢迎我呢?(引出下一环节)
(三)引导幼儿装扮“愿望树”,用多种方式迎接新年。
1、师:新年快要到了,我们要怎样迎接“新年老人”的到来呢?
幼儿按自己的意愿选择材料进行操作。
第一组:制作贺卡
材料——卡纸裁剪成各种贺卡形状、彩笔、帖帖纸、废旧图书等。
第二组:制作彩链、拧花、剪窗花,继续丰富活动室里的布置。
材料——各色皱纸、手工纸、剪刀等、
第三组:装扮“新年愿望树”。
在“愿望树”上挂上一些小礼物和装饰用的彩链、彩灯等。
2、老师和幼儿手拉手围着“愿望树”,高兴地唱、跳,交换新年礼物,再次感受浓浓的新年氛围。
(四)活动延伸:
请家长在活动后的日子里帮自己的孩子实现许下的愿望。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知道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了解一些元宵习俗。
2.进行猜谜游戏,体验快乐。
3.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4.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材料准备:
1.花灯的图片。
2.谜语若干。
活动过程:
一、看花灯,引出
小朋友今天陈老师带来了很多花灯,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图片)
二、知道元宵节及一些习俗
1.什么时候我们看花灯?——正月十五是元宵节
2.除了看花灯,元宵节还要干什么?——吃汤圆、猜灯谜、舞龙舞狮
3.教师讲解这些习俗的意义。
三、猜灯谜
师:我们也来猜猜灯谜吧,看看谁最厉害!
师幼猜灯谜,猜对的奖励一个纸折的小兔灯笼!
反思和建议: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小班孩子的印象中只有吃汤圆,为什么要吃汤圆?元宵节还有哪些习俗呢?我们的孩子很少接触,知之甚少。我们的传统节日正被大家所忽略,所以在本周周末活动开展了一个迟来的元宵节活动。根据小班孩子直观形象的思维特点,我利用正月十五拍来的花灯照片和图片给孩子直接的感官冲击,并让他们在看一看、说一说中了解元宵节的习俗,并知道是“团团圆圆”“期盼来年顺利”的意义。
在猜灯谜的游戏中达到高潮,孩子们积极踊跃,因为猜对了可以得到一个兔子花灯,他们非常喜欢!通过本次活动相信孩子们对元宵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3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发现与了解吸铁石,知道它能将铁制品吸住。
2、愿意进行探究活动,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活动难点:能在操作材料中吸到铁制品,并说出铁制品的名称。
活动重点:让幼儿知道吸铁石,并了解吸铁石的特性。
活动准备
回形针、小积木、弹珠、纸片等小玩意每组一篮。
人手一块磁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今天,我们小二班来了一位客人,我们一起看看它是谁?
出示磁铁,看看是谁?(幼儿自由回答)
哦!原来它的名字叫磁铁。
介绍磁铁的特性并让幼儿帮助磁铁找朋友。
二、基本部分:
1、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2、提问总结:
你们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有谁?
它们都是用什么做的?你们怎么知道它是磁铁的好朋友?
总结:原来磁铁的朋友都是用铁做的。
那我们把磁铁的好朋友放在盒子里,我们送给磁铁。
3、请幼儿拿磁铁到教室里找一找,教师里哪些物品可以被磁铁吸住?
总结:你们在教室里找到的磁铁的好朋友都是谁?它们是用什么做的?
三、活动延伸:
我们家里也有很多磁铁的好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找一找,明天来幼儿园告诉老师和小朋友。
教学反思
活动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不必面面俱到:
1.反思在备课过程中对活动内容、教学理论、幼儿学习方法的认知变化。
2.对活动过程的反思:(以下方面无论是与否,都应该分析是与否的原因,从而总结经验或提出改进措施)
⑴对幼儿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被理解、尊重、接纳?是否有适度的自由空间?是否能通过与环境材料、同伴以及教师的互动,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得到自主发展?
⑵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例如,是否了解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是否能把握内容的'核心价值及其发展线索?能否以自己最小的支持,促进幼儿最大限度的发展?
⑶对师幼互动的反思,例如,师幼配合情况,教师能否依幼儿的需要调整教学。
3.对活动效果的评析。在对目标、策略的验证与分析中找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明确今后改进与完善的方向。
4. 如果让你重新上这节课,你会怎样上?有什么新想法吗?或当时听课的老师或者专家对你这节课有什么评价?对你有什么启发?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4
教学内容:
小鸡的一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通过听、唱、演大胆自信地用自己的声音和形体表现《小鸡的一家》,从而表现出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与他人合作用打击乐为歌曲做伴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小鸡的一家之间各尽其职、团结和睦的优良品德,从而我们也要爱我们的家庭,更要爱我们的班集体。
教学重点:
快乐的演唱,并用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难点:
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教学准备:
电子琴、多媒体
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引入发生练习
1、师: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快乐的三口之家做客!看,这是它们的房子!【出示ppt房子】。我们先要有礼貌的敲敲门【咚咚咚】,门没开。里面传出一个声音说:“小朋友们,你们猜出我们是谁了,我才能给你们开门。”
我们能不能接受这个挑战?
生:能!
2、【出示谜语】:
a、头戴大红帽身穿花花衣。好像小闹钟,清早催人起。《公鸡唱歌》
1=4
3234|5-|56|5-|
公鸡唱歌,目的让幼儿在看看、听听、讲讲的过程中,培养幼儿仔细倾听的习惯,从而激发幼儿学习数字歌谣的兴趣。
活动过程:
一、引题:
1、(出示背景图)多漂亮的小房子,房子旁边还有翠绿的柳树,一朵朵小花悄然绽放着,院子前还围着篱笆,猜猜
着可能是谁的家?到底是谁的家,让我们打开门瞧一瞧!(开门)是谁的家啊?
2、让我们一起数一数,有几只小鸡?
3、三只小鸡来到院子里发现篱笆怎么啦?咦,是谁扒开了篱笆,三只小鸡又在等谁呢,请听儿歌《小鸡的一家》。
二、教师示范,幼儿欣赏感知。
1、朗诵后提问。
(1)、儿歌的名称叫什么?
(2)、小鸡的一家发生了什么事?
到底是几只小鸡不见了,又是什么时候不见的,鸡妈妈是什么着急的呢,请小朋友再仔细听。
2、再次朗读。
三、顺序提问,帮助幼儿逐句理解内容,自然学习分句。
四、根据已有的经验开展联想,理解儿歌的。
1、小鸡可能会去哪儿呢?请你帮鸡妈妈想一想。
2、小鸡自个儿出去,可能会碰到什么危险的事呢?
3、鸡妈妈和你们一样非常担心、着急,它扒开门把到处找。如果鸡妈妈找到小鸡,会怎么问小鸡,又会怎么说呢? 鸡妈妈会说,离开家一定要和妈妈打招呼,没得到妈妈的同意,千万不要随便乱跑,否则就很危险了。
五、以猜谜方式引起幼儿寻找数字的兴趣,并分段学习儿歌。
1、这首儿歌里藏着一个小秘密,请小朋友仔细听,找一找这首儿歌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每次朗读儿歌,注意将数字读成重音)
2、这首儿歌里藏着许多数字,比一比谁的耳朵最灵,能把儿歌里藏着的数字找出来。
(1)、谁找出数字了,哪句话里有数字几?(根据幼儿所说,教师贴出相应的数字,数字按儿歌自然句式排列)
(2)、集体看数字念儿歌。(学习第一段)
(3)、再听听,还有哪些字的发音和数字7、8、9很相像?
(4)、学习数字歌谣的第二段。
六、以表演方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对作品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1、教师朗诵并配动作表演。
2、幼儿排演儿歌。
(1)、请你找好朋友,一起学着表演《小鸡的一家》。(教师巡回时,适当提示儿歌的词句)
(2)、在自练基础上,集体表演儿歌。
七、找小鸡——圆满的结局。
1、小朋友,你们刚才在表演时,老师听到外面有叽叽的叫声,可能是小鸡迷路到幼儿园来了。谁愿意帮鸡妈妈去找小鸡?如果找到了,要很小心地抱着它,千万别吓着它。
(请三位幼儿去活动室外显眼处,取两只小鸡的联体图)
2、(三位幼儿在室外找鸭的同时,教师在室内出示鸡妈妈的角色图)鸡妈妈没找到小鸡,可着急啦,你们快点对呀妈妈说,别着急,我们小朋友已经去帮你找了!
3、(三位幼儿抱着小鸡走进室内)教师提示他们问鸡妈妈:“这是你的宝宝吗?”
鸡妈妈说:“谢谢!六只小鸡回家啦,妈妈我笑得咯咯。”(边说边把小鸡角色贴在背景图上)
4、小鸡一家相亲相爱在一起。现在小鸡一家一共有几只鸡子?原来,这首歌隐藏着数字10呀!
5、请小朋友回去后把学会的儿歌念给爸爸妈妈听,请他们猜猜,儿歌里藏着多少数字?小鸡一家一共有几只鸭子?
反馈:
儿歌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吸引幼儿。整个活动的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提问体现层次性。幼儿通过看、听、表演等形式,表现出对学习数字歌谣的浓厚兴趣。儿歌的贴近幼儿的生活,有利于幼儿理解、分享交流、想象扩散。在目标、内容上能与计算、德育、生活相结合,体现整合观。
1、儿歌中小鸡一家还隐藏着数字“10”,可以让幼儿回家和家长一起把数字“10”编入儿歌。这样使儿歌更有完整性,也能让家长参与,体现家园互动。
2、幼儿在念儿歌时,有些生疏,教师可以提醒幼儿想着数字顺序、记着数字念儿歌。让孩子学会念数字歌谣的方法
小鸡的一家
1只小鸡,2只小鸡,
3只小鸡想妈妈,
4天妈妈没回家。怎么啦?
5天前,6只小鸡不见啦,
气得妈妈咯咯哒,
扒开篱笆到处找,
究竟小鸡去哪儿啦?
找到啦!
找到啦!
小鸡一家抱一团!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2、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3、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4、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活动重点:
学习表示味道的词汇。
活动难点:
通过实验,感知舌头不同位置的功能。
活动准备:
1、糖水、柠檬水、苦瓜水、盐水、辣椒酱等食物。
2、吸管、小镜子、记录纸、彩色笔等每人一份。
活动内容:
1、向幼儿提问:
(1)哪个器官是帮我们尝味道的?(舌头。)
(2)你们猜一猜,舌头的哪些部位可以尝到甜、酸、苦、辣、威的味道?请幼儿将自己的猜想画到记录纸上。
2、发给每个幼儿一份实验用品,请幼儿利用吸管分别沾取糖水、柠檬汁、苦瓜汁、盐水、辣酱,放在舌头不同的位置,探索舌头不同的位置能尝到什么味道。的心名
3、请幼儿把实验结果画下来。
4、幼儿与同伴交换记录纸,看看大家的.实验结果是否相同。
5、老师最后作总结,让幼儿知道舌根可以尝苦味,舌头两侧的中间位置尝酸味,而舌头两侧的较前位置可尝到咸味,尝甜味的地方在舌尖。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我先让幼儿了解人类舌头的味觉功能,再提问"我们的舌头除了能分辨出各种味道,还有什么作用?"引导幼儿积极讨论,使整个活动气氛都活跃起来,再引导观察动物的舌头。在幼儿猜测这是谁的舌头时,我先让幼儿小组讨论操作"给动物找舌头"提高幼儿的兴趣,然后再讲述每个动物的舌头特点和作用。活动中我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让幼儿学会了分辨熟悉的几种动物舌头。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6
设计思路:
本次活动是通过与蛋宝宝做游戏--观察各种蛋宝宝的`不同点--给蛋宝宝排队--了解蛋宝宝的内部结构(相同点),激发幼儿对蛋宝宝的兴趣,从而不挑食,是来源于生活的好教材。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蛋;知道不同的蛋有大小、颜色之分;能按照蛋的大小进行排队。
2.知道蛋都有蛋清、蛋黄、蛋壳。
3.帮助幼儿喜欢吃蛋,知道蛋有丰富的营养。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重难点重点:
知道蛋宝宝的名称,知道蛋有大小、颜色之分,能按大小排队难点:知道蛋都有蛋清、蛋黄、蛋壳
活动准备:
1.实物: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若干;
2.透明杯、毛巾若干、鸡娃娃、装饰的盒子一个。
3.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用蛋宝宝引出课题,调动孩子积极性。(3分钟)师:小朋友们,(出示鸡妈妈娃娃)你们看这是谁啊?
幼:鸡妈妈师:今天鸡妈妈很开心,所以带了小礼物来看小三班做客,猜一下,它给大家带来了什么礼物。
幼:鸡蛋、鸡宝宝……师:鸡妈妈给你们带的礼物就在这个漂亮的盒子里面,现在黄老师要请一位坐姿漂亮的小朋友上来摸一摸,看看你猜对了吗?然后再让幼儿大声的说是什么?摸起来什么感觉?
幼:蛋,鸡蛋,摸起来硬硬的、滑滑的师:哇,小朋友的手真灵巧,一摸就知道。那我们一起喊他出来,好不好啊,来跟老师一起喊:"蛋宝宝,蛋宝宝。""骨碌碌,骨碌碌出来了。"
二、展开部分
1、根据幼儿已知经验辨认蛋宝宝(3分钟)师:宝贝们,"鸡妈妈不仅带了自己下的蛋,它还为我们准备了大礼包哦,它说呀,要我们闭上小眼睛,它才给我们变出来呢(幼儿闭眼)"当当当当···呀,这么多蛋宝宝啊"瞧一瞧,这些蛋宝宝都叫什么名字呢?你见过它们吗?"举手告诉我。(鸭蛋,鹅蛋,鹌鹑蛋,鸡蛋多个)小朋友说的都很对,那你们知道这些蛋宝宝的妈妈都是谁吗?(让孩子回答,然后用ppt验证)
2、比较蛋宝宝(5分钟)师:不同的动物下的蛋宝宝是不一样的,那他们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呢,我们来找一找,看一看吧!请(隆老师)给每张桌子都放一个蛋宝宝,也请小朋友们坐姿漂亮,不要去摸我们的蛋宝宝哦。
师:刚刚(蓝老师、隆老师)给每张桌子都放了一个蛋宝宝,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黄老师手里的蛋宝宝和你们桌子上的蛋宝宝有什么不同呢?举手回答幼: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师:小朋友们真细心,观察得真仔细,老师手里是什么蛋宝宝?
幼:鸡蛋师:桌子上的蛋宝宝和老师手里面的蛋宝宝一样的小朋友们举手黄老师看一看。哇,好几桌的蛋宝宝都和老师的一样,小朋友们的反应能力真快,观察得也非常仔细,发现出了很多的不同,现在黄老师还要请一位小朋友上来感受一下他的重量是不是一样的。
小结:通过我们的比较,有的蛋大,分量重,有的蛋小,分量轻;有的蛋是白色的,有的蛋颜色偏红、有的浅绿色、还有的蛋带有花纹……所以呀,不同的动物生的蛋宝宝也是不一样的。
3、给蛋宝宝排队,练习大小排列。(3分钟)师:嘘!(蓝老师、隆老师帮忙把蛋宝宝收起来)刚才我有听到蛋宝宝们在吵架哦,因为它们都觉得自己很大,那我们应该怎么帮助它们呢?老师这里有四个不同的蛋,谁愿意帮助它们,帮他们排一下队呢?(幼儿排好队以后ppt验证)
4、运用实物引导幼儿观察蛋宝宝内部结构(3分钟)师:我们从大小、颜色、轻重认识了各种蛋宝宝、发现都是不一样的,那你们想看看这些蛋宝宝里面是什么样子吗?(想)每种蛋各打破一个,你们发现了什么?(都有蛋黄,蛋清,)小朋友们知道的可真多呀,这黄黄的就是蛋黄;清清的是蛋清,像水一样清;千万别忘了外面还有薄薄的蛋壳呢。蛋清蛋黄营养丰富,小朋友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一个鸡蛋很有好处,可不能挑食啊。
三、结束部分:
(1分钟)师:世界上还有许多动物妈妈也会生蛋,那我们一起去寻找一下。在寻找之前我们先把这些打开的蛋宝宝送到厨师那儿做成美味的蛋羹,好吗?
教学反思:
本次科学课主要是要让幼儿通过观察认识各种各样的蛋,知道蛋有大小、重量、颜色的异同等。幼儿对鸡蛋、鸭蛋、鹌鹑蛋都挺熟悉,对鹅蛋不是很熟悉。孩子们通过比较各种各样的蛋宝宝,无形中了解了事物的大小是相对的道理。每个幼儿也都从不同中找到了相同,知道蛋是有蛋壳、蛋清、蛋黄三部分组成的。在延伸活动中,我们锻炼了幼儿自己动手的能力,用碎蛋壳粘贴自己喜欢的图案;分享了美味蛋羹,孩子们津津有味的吃着,我相信这应该是他们吃到的最美味的食物了吧?
通过这节课,我了解到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是很重要的,特别是科学课,在保证孩子们探索兴趣和积极性的前提下给孩子们充分的自主权,让她们自由的探索是很重要的。
小百科:蛋指的是某些陆上动物产下的卵,胚胎外包防水的壳。鸟类、爬行类以及哺乳类的鸭嘴兽和针鼹科都下蛋。在适当的温度下,蛋会在一定时候孵化,幼体用口部上方的角质物凿开蛋壳破壳而出。蛋的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其价格低廉,而且又可做成炖蛋、蒸蛋、煮蛋、茶叶蛋、蛋糕等各式各样的美食。除此之外,蛋中的蛋清也可以作为自制护肤品的材料。所以自古即被视为营养补给的最佳来源。
小班科学《雪》教案篇7
活动目标:
⒈初步感知石头的基本特性,知道石头与硬的物体碰撞会发出声音。
⒉乐意探索,体验玩石头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小石头若干;硬的物品(木头积木,金属勺子等);软的物(海绵,毛巾等)
经验准备:已学习节奏乐《闪烁的小星星》。
活动过程:
一、初感:石头特性。
1、游戏: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神秘的小客人,它就藏在这个袋子里,你们想不想知道是谁呢?听,它要说话了。(将包起来的石头放在地上敲)猜猜看是谁呀?(原来是石头呀)和小石头打声招呼吧:小石头,你好呀!
2、观察:看,你们的小椅子下面也来了好多小石头啊?赶快把石头宝宝请出来吧。你们的石头长得都一样吗?你的小石头是什么颜色的?小结:原来石头的颜色是不一样。
3、感觉:想不想和小石头做游戏啊?请宝宝们用手摸一摸,也可以用小脸亲一亲,有什么感觉呀?我们再来捏一捏,哎呦,这个石头怎么样?小结:原来石头都是凉凉的、硬硬的。
二、探索:和硬朋友碰碰有声音。
⒈今天小石头想找个朋友玩碰一碰的游戏,我们把它的朋友请出来,看看都来了哪些朋友啊?这些朋友你们都认识吗?这是什么?(毛巾)这是什么?(勺子)。现在让小石头先和勺子朋友碰一碰,再换一个朋友也来碰一碰吧。
⒉咦,刚才小石头和哪个朋友碰一碰唱起了歌呢?它和谁碰碰却是没有声音的呢?那我们来摸一摸小勺子和毛巾有什么不一样?小结:原来石头和硬硬的朋友碰碰可以唱起歌来,和软软的朋友碰碰是没有声音的。
三、兴趣:不同的声音。
⒈哇,有更多的硬朋友听见了,它们也想来和小石头一起唱歌,请你帮小石头挑一个朋友和它一起唱歌吧。
⒉现在让小石头和它的硬朋友一起听着音乐唱歌吧!(播放音乐)
四、活动延伸。
师:小石头和硬朋友的歌唱得真好听,让我们回到小二班的教室再来找一找还有哪些硬朋友也能和小石头碰碰发出好听的声音吧!
小班科学《雪》教案最新7篇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