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花生教案优质8篇

时间:
Kris
分享
下载本文

通过对教案的持续优化,教师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教案能够为学生提供更为真实的学习情境,增强学习效果,下面是骄才站小编为您分享的拔花生教案优质8篇,感谢您的参阅。

拔花生教案优质8篇

拔花生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

能真切体会许地山先生通过落花生所赞美的“从不炫耀,默默奉献”的可贵,懂得做人要做不求虚名,切实有用的人。

2、知识技能目标:

学习积累生字新词,能有感情的朗读文章,能用自己的语言讲己名字的含义。

3、发展性目标:

能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为人们“默默奉献”的是哪些人,他们的可贵之处自在哪里;能从长辈为自己起的'名字理解长辈的期望。

适用年级

五年级。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介绍教师的名字,请同学们分析含义。

2、揭示课题:

落花生系许地山先生的笔名,他为什么为自己起这样一个笔名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第一自然段为例,检验一行同学,比比看谁读的正确、流利、有感情。

(统计讲评。)

2、以第二自然段为例,通过举手抢读,检验以上同学朗读的程度。

3、老师带四个同学分角色朗读下面课文,看同学们朗读的情况。

4、提名四人分角色朗读课文。

5、分成四人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探究课文,理解感悟

1、请一小组到前面分角色演出,演后评议。

2、再请一小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3、公推最好的一组到前面演出。演后评议。

4、许地山先生为什么起名叫落花生呢?请根据课文的理解提出落花生的好处。

5、花生最可贵的用处是什么?

(通过重点词来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许地山先生起这样一个名字是矢志做个什么样的人?

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1、许地山先生要做的这样人多吗?举例说明。

(发挥想象,踊跃发言。)

2、名字可以言志,亦可以表明长辈对我们的期望和关爱,请写一二百字片断,说一说自己的名字

3、指名的人到黑板前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读己写的片断。

板书设计

味美

榨油 很实用

落花生 便宜 许地山

埋 从不炫?

默默奉献

拔花生教案篇2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科学童话,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可讨论交流得知花生的果实长在地里这一特点,从而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中其他植物的特点,初步培养观察的兴趣。此文图文并茂,利于老师创设情境;小松鼠找花生中,心情由高兴变焦急再变奇怪,利于学生朗读练习;课文最后留下疑问: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利于学生续编故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特性,产生观察植物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识字、写字和朗读课文,知道花生结果的特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识字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师:亲爱的小朋友们,现在我请大家猜一个谜语。“麻屋子,红帐子,里头住着白胖子。”这是什么?

生:花生。

师出示花生的图片

(2)、师:大家爱吃花生吗?因为它特别香,所以我们都很喜欢吃它。其实不仅我们喜欢它,小松鼠也很喜欢吃它。有一次,小松鼠发现一块地里种了很多花生,就打定主意,今年冬天要靠花生过冬。可是它的愿望没有实现,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就是《小松鼠找花生》。

(3)、全班齐读课题,注意读准“找”和“生”的读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媒体资源中的范读动画,提醒学生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练读,并标出自然段,把觉得难读的字画出来,多读几遍。

二、合作交流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读一读部分,教学生字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

针对学生的问题给予指点,主要就读准字音和读通句子方面进行指导。

三、品读领悟

师:请小朋友观察课文中的两幅插图,再读读课文,想想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一幅图的内容,哪几个自然段说了第二幅图的内容。

学生读课文,思考问题。

师出示第一幅图:

指名读第1、2自然段。

(1)师:小朋友们,看图读文后,你觉得花生的花怎么样?

提示:多、旺、美。

师:书上用了哪些词语来形容花生的多与美?

提示:一朵朵、金黄色、格外鲜艳。

(2)师出示句子:一朵朵金黄色的小花,在阳光下格外鲜艳。

(3)师:请同学们读读句子,说说“格外鲜艳”是什么意思?

提示:颜色特别明亮而好看。

师:你还知道哪些东西颜色很鲜艳?你能用“鲜艳”说一句话吗?

提示:五星红旗、漂亮的一幅、五彩的贝壳等。

(4)师:多美的花啊!谁来美美的读一读?

指名读,引导学生突出“金黄色”、“格外鲜艳”,用赞美欣喜的语气读好句子。

(5)、师:看着这么美的花,小松鼠和鼹鼠在说什么呢?谁来扮演小松鼠,谁来扮演鼹鼠?

学生戴上头饰,分角色读好鼹鼠和小松鼠的对话,读出儿童的童真童趣。

(6)、指名学生分角色朗读,上台表演,集体评议。

(7)、师: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心里很高兴,它会想些什么呢?

启发学生想象花生成熟后的情景,树上长满了花生,小松鼠津津有味的吃花生。

(8)、师:谁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指名读,要求读出花生花的美丽,小松鼠的高兴。

过渡:

师:同学们,看着鲜艳的花生花,听着鼹鼠的介绍,小松鼠多么想吃到好吃的花生啊!那它是怎么做的'呢?结果又怎样呢?自由读课文3、4、5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课文3~5自然段。

1、出示句子:小松鼠每天都到地里去,看看接花生了没有。

(1)“每天”什么意思?指名答。

(2)小松鼠每天去哪儿了?干什么?它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

(3)你能读出小松鼠就这样急切盼望花生早点结果的心情吗?

指名读,齐读。

2、师:小松鼠就这样每天等啊等,你知道它等了多久吗?一天?两天?大家看看,小松鼠等到什么时候了?

生:秋天。

出示课文第二幅图:

3、师:等了这么久,都没看见一颗花生,这时候的小松鼠会怎么样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课文第5自然段。

学生齐读。

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第二幅图,说说小松鼠的表情是怎样的。

指名回答。

(1)师:“奇怪”什么意思?小松鼠为什么奇怪?

提示:不明白,不理解。因为“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

(2)出示句子:他等啊,等啊,等到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谁来读一读?读出奇怪的语气。

指名读句子。

(3)师:图中的小松鼠在和谁说话?自己跟自己说话叫什么?

提示:自言自语。

(4)师:小松鼠在自言自语些什么呢?

学生回答,师出示句子: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

小组讨论,解决疑问

a、师:是谁摘走了小松鼠的花生呢?请大家帮小松鼠想一想,并说出你的理由。

b、学生小组讨论,汇报结果。

(5)师:谁能当当配音员给插图配音?

指名读小松鼠的话,其他学生评价。

5、师:请同学们再读课文3~5自然段,想想小松鼠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提示:急切——失望——奇怪。

6、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巩固延伸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帮小松鼠找到了花生,还知道了花生原来是地上开花,地下结果的。其实在我们平时吃的食物中,还有很多也是长在土里的。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供我们吃的部分也长在泥土里?

学生回答,土豆,芋头,红薯,藕……

出示媒体资源中的图片:长在地下的果实

2、读儿歌,复习生字。

小松鼠,找花生。

没找到,格外急。

花落了,果结了,

花生呀,在地里。

3、写字指导

(1)、利用媒体资源中的学一学部分,指导书写。

(2)、教师提醒学生注意:

“生”字竖在竖中线上,起笔要比撇高些。

“里”字先写“曰”,写扁一些,最后一横在横中线上。第五笔是竖,写在竖中线上。最后写两横,上横短,下横长。这个字的笔顺容易写错,要提醒学生仔细观察。

“果”字先写“曰”,写在上半格,然后写“木”,一横一竖分别压在横中线和竖中线上,撇、捺要舒展。

4、布置课后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我会读”。

(2)、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可以把自己续编的部分加进去。

(3)、问问家长或看看相关书籍,我们吃的食物中,还有哪些是长在土里的?

板书设计:

16、小松鼠找花生

花(鲜艳) →花生(谁摘走了呢?)

埋在地下

拔花生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会读播种、吩咐、便宜、石榴、茅亭、榨油等词语,理解“居然”的意思。

2.能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朗读课文的第1自然段和全家人议论花生的相关段落。

3.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4.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5.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懂得“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的道理。

2.在初步把握内容的基础上,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并初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能学习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的写法,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

【教学准备】

课件、落花生生长过程的相关动画、作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直奔课题,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导入新课。(学生各自说出自己落花生名字的理解)

2.学生交流,生各自说出自己的理解,再结合资料,了解“落花生”名字的由来。

3.简单介绍文章作者(学生了解许地山)

二、结合预习,学习生字、新词

1.结合课前预习,看看大家对词语的掌握情况。

(1)朗读词语:吩咐、便宜、石榴、尝尝(出示课件)(学生自由读,指名读)

重点指导:吩咐、便宜、石榴、尝尝的读音。(这4个词的第2个字都是轻声要读的短些轻些。)指名读,学生齐读

(2)这是课文中的一句话,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我们姐弟几个都很高兴,买种,翻地,播种,浇水,没过几个月,居然收获了。

①指读。

②学生注意:播种“bō zhònɡ”是种植植物的全过程,包括买种啊,翻地啊,浇水啊,施肥啊,收割啊等等几个环节,而播种“bō hǒnɡ”就是播撒种子,根据这段话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在这里应该读“bō zhǒnɡ”。

③学生重读“居然”,学生解释的意思,学生造句(在居然之前应对出乎意料的基础作简要介绍,不能简单的造出。让人摸不着头脑)。(我从来没有洗过衣服,今天居然把衣服洗的很干净。)

学生联系上下文思考,为什么这用了居然。(收花生不可思议,出乎意料)

理由1:因为没过几个月,竟然收获了。这个时间比他们想的短。

理由2:因为它本身是亩荒田,开辟出来种花生,收获了。

理由3:这是他们姐弟几个第一次种花生,竟然收获了,意想不到。

④师小结,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种意料之外,读出这收获的惊喜。

(通过齐读方式指导学生读出收获的惊喜。)

反思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并强调了人文精神对各个学科的渗透,这是我们思想一次伟大的解放,它的现实意义远远超出了本身。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的人文性,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尊重个性的健康发展,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和谐、融洽、欢快的人文氛围,让语文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展现个性,表现个性,培养个性和塑造个性的过程。我校开展“六步三查”校本研修活动,作为课题组的一员,我也参与此项活动,在语文课堂上以小组为基本单位,让学生自学探究合作学习。本学期组内研讨课我以《落花生》一课教学为例,谈谈我在语文教学中是如何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

一、小组合作学习贯穿整个课堂。

?落花生》导学二重在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讨论交流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做人要做有用的人”这个道理。课堂上,我运用本组导学案,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和课堂展示中学习课文。每个版块都安排了小组合作学习。

二、重视学生小组合作的指导。

在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环节时,我先对学生进行合作指导,告诉学生合作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如何合作。学生小组合作秩序良好,效果很好。比如:在学习第二题落花生和苹果、桃子、石榴有什么不同时,我教给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我告诉孩子们:第一步先自读,然后小组交流说说哪些方面不同,从哪里看出来的,再全班交流。这样孩子们组内合作操作效果很好。

拔花生教案篇4

↘引入新课,初读课文

1.花生对于我们并不陌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以它为题的文章。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花生依次

写了哪些内容?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指名朗读第一段,想一想为什么说“居然”收获了?

1)为帮助学生理解,请学生简单介绍自己了解到的花生生长资料。

2)请学生把“居然”换成另一个词朗读第一段,使意思不变,理解花生的好种易活。

2.教师小结:一片荒地,在我们几个小孩子的侍弄下,在不经意间,竟然长出花生!这是一件多么令人

兴奋的事。请学生各自朗读这一段,读出惊喜之情。

3.在母亲的提议下,我们过了一个收获节,大家畅谈花生的好处。各自默读2~15段,找找大家认为花生的.好处有哪些?

4.学生发言后,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5.花生有这许多可贵之处,其中你最欣赏哪一点或哪几点,和小组的同学谈一谈。

(学生分组交流)

6.全班交流,重点理解父亲说的话。

1)学生围绕第10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认花生的可贵之处是什么?

2)花生与苹果、石榴、桃子有哪些不同之处?

3)学生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4)练习背诵。

5)学生围绕第12段谈各自的体会,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父亲希望我们像花生学习什么?反复朗读第10段,理解其含义。

6)练习背诵。

7.“我说,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请学生在生活中找找,哪些人是这样的。

↘总结课文,受到启迪

1.教师小结:那晚天色不好,可父亲也来了,他说的话铭记在孩子们心上:

做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做人就要像花生那样朴实无华,而又有实用价值。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各自反复朗读父亲的话,理解其含义。

拔花生教案篇5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提问水平。

2、运用比较法帮助学生理解父亲的两段话,体会落花生的品格。

3、以“我想做苹果(或落花生)那样的人”为题,让学生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争辩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前准备]

1、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了解落花生有趣的特点。

2、制作一幅落花生从落花到钻入土中结果的电脑软件。

[教学时数]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指导学生质疑问难,重点学习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落花生有什么有趣的特点呢?

2、作者许地山对落花生有着特殊的感情,并且把自己的笔名也叫作“落华生”,他为什么对落花生有这么浓厚的感情呢?等学完课文就知道了。

二、自读课文,质疑问难

教师提示:

1、就词质疑。

“居然”是什么意思?为什么用“居然”不用“果然”呢?用“居然”一词说明了落花生是有什么特点?

2、就句质疑。

“那晚上天色不大好,可是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父亲和我们一起吃饭应是经常的,为什么“很难得”呢?说明了什么?

三、学习课文重点部分

1、幻灯(或小黑板)也示父亲介绍落花生特点的'一段话。

2、指名学生读这段话,同时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有哪些不同呢?

板书(或在出示的文字上用符号划出)

落花生:埋矮矮地里一见就生……

苹果:挂高高枝头上不能立刻分辨……

3、从刚才的词句中你体会出落花生具有什么特点?

板书:朴实无华、默默奉献、不图虚名

4、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学生学习落花生的品格,引导学生开展讲座和争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学过程]

一、继续学习重点部分

1、父亲仅仅是介绍花生的特点吗?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2、 “我”听了父亲的话领会到什么道理?

3、出示“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①“体面”是什么意思?

②“讲体面”是什么意思?人要不要讲体面?

③“只讲体面”是什么意思?生活中有没有“只讲体面”不讲工作的人呢?请举例说明。

二、提供论题,发散讨论

1、现代社会,你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还是想估苹果、石榴那样的人?为什么?请各小组讨论,实话实说,各抒已见。

2、请想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上台,想做苹果那样的人坐在下面,分成两个阵营展开讨论、辩论,老师充当主持人角色。

三、完成练习

以“我想做那样的人”为题写一两段话,要求实话实说,有真情实感。

拔花生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辟、茅、榨、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居然”、“爱慕之心”。

2、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关键

重点、难点:理解父亲赞美花生的话的深刻含义。

关键:通过讨论,有感情地朗读,突破重、难点。

教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谜面:麻屋子,红帐子,里面睡着个白胖子(花生)

板书课题、落花生

二、指导学生自学课文

1、读课文划出文中的生字词

2、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

三、检查自学情况,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认识生字新词

2、指名读课文,纠正学生读音。

3、本文主要内容及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讲读父亲的话

(1)什么是“爱慕之心”,“之”什么意思?“生爱慕之心”什么意思?

(2)、父亲对什么产生爱慕之心?你从哪个词看出来的?

(3)、“可贵”是什么意思?父亲为什么认为花生最可贵?

五、学生再读课文,并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判断以下句子是否正确,并说出理由。

1、花生好,桃子、石榴、苹果不好。

2、凡是埋在地里的东西都是好的,高高挂在枝头上的东西都是不好的。

3、我们不需要外表美。

六、生活中有没有其它事物,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有没有具有花生品质的其它事物?

七、讲读“我”的话

1、什么叫只讲体面?

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3、我们要做怎样的人?你身边有没有这种默默奉献的人?请说一说。

八、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九、小结

做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谈花生——论花生(要……不要……)

拔花生教案篇7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掌握积累生字词,并能把这些词语运用在学习过程中。

2、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的发展脉络,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以及学习文章中借物喻人等写作手法。

3、在学习课文的基础上,体会许地山所赞美的精神,学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4、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灵活运用所学的生字词,准确地掌握文章中的重点句子、词语。

2、学习体会课文中揭示的做人道理。

【教学难点】:通过对文章内容的学习,掌握课文的各种写作手法与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老师:同学们,今天我来上课的途中,碰到了一位同学,他问了我一个谜语,你们想猜一猜吗?

学生:(异口同声)想。

老师:麻屋子,红帐子,里面住着白胖子。是什么?猜一种食物。

学生:花生。

老师:同学们的回答都很正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落花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给自己不懂的生字词作上标志。

(1)、自主学习为主,合作学习为辅。

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

①让学生自己学习,自己发现字词的特点。

②师生之间互相交流自己对本课文生字词的理解以及认字技巧。

2、学生用自己的言语把课文所讲的故事复述一次。

老师可先提问几位学生,其他的可以在小组内互相发表,并让他们之间互相评价一下。

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

1、再次感知课文,划分课文段落大意。

学生在默读课文过程中,以“落花生”为线索,把课文分成几大段,并归纳出各段的大意。

2、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完后,老师可适当的对每位同学进行评价。并要求他们把自己不懂的句子作上标志。

3、找出文章中作者兄弟姐妹们对花生的评价。

四、深化练习,归纳总结。

1、“自助餐”练习:

老师在黑板上板书“居然”“成熟”“虽然……可是”这几个词语,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那个来造句。

2、这节课我们初步掌握了这篇课文的内容,课文中的几兄弟都将自己对花生的看法说出来了,它们分别是什么?(味美、榨油、便宜)

3、联系我们现实生活,你们又有什么看法呢?

五、作业:

1、好好地复习新的生字词,准备下节课的“组字游戏”。

2、回去后,再细读课文,把刚才不懂的句子弄懂,下节课我们一起探讨。

第二课时

一、巩固旧知,引入新知。

“组字游戏”:

要求:在每一组中,抽取两部分或者多个部分来组合成一个新字,每一组中新组合出来的两个字都可以组成一个词语。

规则:以个人为单位,以抢答的形式进行。回答的同学要把组合出来的新词语写在黑板上,并能正确地把词语读两次,才算回答正确。

(1)、氵 窄 由 木 (榨油)

(2)、亠 了 口 冖 一 丁 (亭子)

(3)、口 付 分 口 (吩咐)

(4)、木 留 艹 连 (榴莲)

(5)、? 讠 式 云 (尝试)

(6)、扌 穴 工 穴 乙 (挖空)

游戏完毕后,全班同学齐读以上的词语两遍。

二、细读课文,品味欣赏。

1、学生细读课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共同完成以下的表格。

作比较

花生

桃子、石榴、苹果

(矮矮地)

(高高地)

(埋在地里)

(挂在枝头)

(挖起来才知道可贵)

(一见就生爱慕之心)

通过表格比较得出:花生是朴实的,默默地奉献的

2、再朗读课文的10~13自然段。

(1)、上一节课,同学们在阅读过程中都发现了一些比较难懂的句子,现在你们说说是哪些?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老师与学生共同对不懂的句子进行研究探讨,在此过程中,老师可逐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答案,充当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2)、重点解释难理解句子:

①、“所以你们要像花生,它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

②、“那么,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在解决这些难题时,先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与看法,最后,老师才作补充与总结。

3、在以上分析过的句子和表格,它们都是说花生好处,但实际上却隐含着深刻道理,一个做人的道理,谁可以说说自己的想法呢?

我们做人要做一个有用的人,一个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埋头实干的人(如:花生),而不是一个贪慕虚荣,只讲外表的人(如:苹果、桃子)。

4、 学习了这篇文章,老师发现了一个“小秘密”,一个关于这篇课文的写作手法的秘密,你们发现了吗?

借物喻人是指通过记叙、描写一种物体来象征某个人,从而抒发自己的感情。

这篇文章突出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作者通过对花生的赞美,体现了爸爸希望我要做像花生一样的人,一个有用的人。

三、拓展练习,课堂小结。

1、快速填空:

父亲的话中提到了(桃子)(石榴)、(苹果)、(花生)四种事物,父亲认为(桃子)(石榴)、(苹果)让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可是虽然(花生)埋在地里,而且它的样子也不好看,但还是(花生)最可贵。父亲也希望我们可以做像花生一样的人,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2、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采用了借物喻人的写作手法,那么,作者是借花生来比喻什么呢?

请同学们自己总结,并说说作者的写作目的。

四、作业。

放学后,每位同学动动手,找1~2个关于借物喻人的句子。鼓励同学们自己动动脑筋的新成果。

附:

板书设计

落花生

许地山

居然

成熟

自助餐练习

虽然……可是

(借物喻人) 脚踏实地

花生

要做有用的人

朴实无华

默默奉献

埋头实干

拔花生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读出不同的语气,读好疑问句和感叹句

2.认识17个生字,会写其中的8个生字

3.知道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生长特点,激发学生观察植物的兴趣感受自然的丰富奇妙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了解花生结果的特点

体会小动物的表情、语气、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刚才在森林里老师遇到一个小伙伴,它想请我们班的小朋友和它做一件有意义的事小朋友你们愿意吗?

2.你们知道这位小朋友是谁啊?它想请我们去做什么?

3.今天我们就来接着学习--《小松鼠找花生果》,和小松鼠一起继续去寻找花生果,比一比谁的收获最大

4.在出发之前,老师考考你们还记得这些词语宝宝吗?

①出示词语:旁边绿油油黄灿灿

蚯蚓结了果留??

每天直到金色

睁大眼睛自言自语钻出来

②指名分行读

二、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媒体出示:树林画面)

2.出示第一自然段谁来读第一自然段,其它小朋友找找哪些词语让你觉得很美?(相机红字出示“绿油油”、“黄灿灿”“真好看”)

①谁来说说什么是绿油油、黄灿灿?(教师指导:绿油油是说绿得发亮,像是冒出了油似的;黄灿灿是指黄得耀眼夺目)

②那谁来说说还有什么是绿油油的,黄灿灿的,完成填空

出示:绿油油的()黄灿灿的()

3.像“绿油油、黄灿灿”这类词还有很多,那你能用这样的形式再说几个关于颜色的词吗?(蓝湛湛、绿茵茵、黄澄澄)

4.颜色么美,这么好看的花生!那你能通过朗读读出花生的美呢?

三、细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树林旁边长着许多花生,绿油油的叶子,黄的小花,真好看我们的小松鼠却不明白这是什么,瞧,它是怎么说的呢?谁回答了它?

四、作业

分角色读读小松鼠鱼蚯蚓的对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二、细读第三自然段

1.出示:第三自然段“从那以后,……看花生结果了没有”(指名读)

2.小松鼠为了能吃到花生果你觉得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很着急)你从哪个词语中最能看出他很心急呢?(板书:每天看)相机红字出示“从那以后”“每天都可是,直到,也没看见”)

3.你们每天都会做什么呢?你能用“每天”说句话吗?

4.小松鼠每天都去,多辛苦啊!谁能把这句句子读好了?指导朗读“从那以后,小松鼠每天都到花生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

5.小松鼠多么想得到花生果呀!可是--师引读,出示句子“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6.小朋友想想此时他心里会感到怎么样?(奇怪、不理解、失望)

7.是呀,小松鼠多么失望啊!你能把这句读好么?“可是,直到金色的'小花都落光了,也没看见一个花生果”

8.连起来读读这一自然段,可以试着背诵一下

出示填空:从那以后,小松鼠________________,看__________可是,_______________,也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第四自然段

1.小松鼠又失望又奇怪,所以产生了疑问(板书?图案)看它在自言自语地说什么呢?--(生读):“奇怪,花生果被谁摘走啦?”

2.谁来学着小松鼠的样子说说这句话(指名表演)

3.谁再来试着读一读,把小松鼠奇怪的样子读出来?

4.让我们分小组比赛读一读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1.出示第五自然段

2.自由读课文第五小节,找小松鼠有没找到花生果?(板:找到)

①是谁帮助他的啊?看蚯蚓是怎么样对小松鼠说的?(红字出示:钻出来笑着)你在读的时候也要笑着读(板书:笑脸图案)指名读

②让我们一起来告诉小松鼠花生在哪里(板书:全在泥土里)

3.老师请小朋友同桌间演一演蚯蚓和小松鼠,注意表动作指名表演,评价

五、指导书写

最后我们还要学两个新的生字

出示:“语”“言”

1.请你们先自己观察,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

2.你有什么需提其他小朋友注意的地方吗?(比如:结构、位置、笔顺等)

3.再帮它找找朋友

4.师范写,生描红

5.生临写,师来回巡视

六、作业:

1.课后自找伙伴,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2.通过看书、上网等各种方法找一找还有哪些食物是长在土里的

板书设计:

21.小松鼠找花生果

看-想-说-问

花生果

(全在泥土里)

拔花生教案优质8篇相关文章:

小小班教案优质8篇

篮球行进间运球教案优质8篇

小班优质教案精选8篇

鸟美术教案优质8篇

小班安全119教案优质8篇

小班好朋友教案优质8篇

儿童歌《家》教案优质8篇

幼儿防溺水教案优质8篇

伞的中班教案优质8篇

小班儿歌鼓教案优质8篇

拔花生教案优质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87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