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集合数学教案参考8篇

时间:
Trick
分享
下载本文

教案能够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一份有趣的教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以下是骄才站小编精心为您推荐的小班集合数学教案参考8篇,供大家参考。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参考8篇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1

活动名称:小汽车滴滴滴

一、活动目标

1、通过看和听,积极参与点数活动,大胆回应老师的提问。

2、乐于和家长一起参与游戏,萌发数数的兴趣。

3、体验数学集体游戏的快乐。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二、活动准备

ppt课件、小动物手偶

三、活动流程

(一)引入

师:宝宝们,我们一起学小司机开一开好吗?

幼儿跟着教师一起开开小汽车。

(二)看一看

师:马路上的车子好多哦,我们来看看有什么车呀?数一数有几辆?

如:出示图片小猫。"有几辆警车?"(3辆)"那三辆警车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小结:数数的时候要从左到右数,有几辆车就用数字几表示。

(三)听一听

师:小动物要坐车,你们听这是什么小动物呀?我们一起来听听它叫了几声?它叫了几下就表示它要坐几号车?

如:教师出示小狗图片同时播放小狗的'叫声,"小朋友谁注意听了,刚才小狗叫了几声?"(3声)。"那我们再一起仔细听听刚才小狗到底叫几声?"(播放小狗的叫声)(4)"我们可以用数字及表示呢?"(4)(同时屏幕上出现数字4)。(依次出现小动物图片听声音说出数量,让幼儿感知6以内的数量)。

小结:除了眼睛看能数数,用耳朵听也可以数数。

(四)游戏

师:小汽车开了那么就要停到停车场去休息一下了,但是请小司机请注意,可不能随便停车哦,请你仔细听。

(小汽车滴滴滴,开到东,开到西。快点开进停车场,3辆小车在一起。)

师:我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来玩游戏吧。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现实,存在于现实,并且应用于现实,数学过程应该是帮助幼儿把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过程。教育活动的内容选择应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2、学习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1个斑点、2个斑点、3个斑点的纸制瓢虫若干

2、树叶3片,儿歌《小瓢虫》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师幼共同玩手指游戏“小瓢虫”

师:小朋友,你们看我这里是什么?(瓢虫)今天我是瓢虫妈妈,你们就是瓢虫宝宝,瓢虫最喜欢吃害虫啦!我们一起去抓害虫吧!

小瓢虫,小瓢虫(上下弯曲手指)

爬来爬去的小瓢虫(五指作爬行状)

紧紧追上大害虫(加快爬行速度)

一口把它吃干净(停下做吃状)

二、利用图片练习手口一致的数3以内的数

1、观察瓢虫的外型特征,确立对斑点的.认识

师“宝宝们,累了吧!好,我们坐在小椅子上休息一下”

(出示瓢虫纸)师:咦?一些瓢虫宝宝真顽皮,跑到这里来了,看看这些瓢虫宝宝它们一样吗?什么地方不一样?(斑点不一样)

2、通过数瓢虫身上的斑点,学习数数1、2、3

(1)老师指着1只瓢虫,提问:瓢虫宝宝的背上有几个斑点?(1个)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手口一致的点数1,并齐声说1。

(2)指有2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手口一致数2,并齐声数1、2,那共有几个斑点?(2个);

(3)指有3个斑点的瓢虫让幼儿来数一数,也齐声数1、2、3,那共有几个斑点?(3个)

三、利用游戏,培养幼儿按数量分类的能力

1、数斑点

(1)现在妈妈请宝宝们看看自己身上有几个斑点?拿下来,伸出手指数一数,数的时候,请你一边数一边说。

(2)幼儿数一数,教师巡回指导

(3)请个别幼儿拿着瓢虫上来数一数,说一说,学说一句话“我身上有几个斑点?”

2、送瓢虫宝宝回家

(1)让幼儿把不同斑点的瓢虫宝宝放到相应圆点的树叶上

师 “宝宝们,天黑了,该回家了,那你们的家在哪里呢?(出示树叶)。噢!原来在这里,这些树叶是瓢虫宝宝的家。它们一样吗?哪里不一样?(圆点不一样),那1个斑点的瓢虫哪个是它的家呢?(一个点的树叶),老师示范(也可以有意摆错了,让幼儿来纠正)。2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3个斑点的家呢?(幼儿上前摆放)好,现在哪些瓢虫可以到1个圆点的树叶家里?(请幼儿上来送)2个斑点的呢?3个斑点的呢?

(2)集体验证。

四、幼儿操作

师:瓢虫宝宝都送回了家,你们高兴不高兴?噢,你们真棒!好,现在啊,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那儿也有一些小动物们想回家,它们希望我们小五的小朋友们送它们回家,你们乐意吗?请你和爸爸妈妈一起送它们回家吧。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3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物品的重量,明白物品有轻重之分。

2、通过观测和察看、操作了解并区分辨别物品轻重,并能勇敢地用语言述说:××轻,××重。

3、学习收拾动手操作教学材料,保持桌面的齐整。

教学预备:

1、经验预备:孩子在生活时感觉过轻重。

2、物质预备:

教学用具:玩具货车两辆,玩具天平一個。物品:大橡皮泥、小橡皮泥各一块、棉花、积木、弹珠。

学具:孩子用每个人一册,每人一支笔;每一组一個天平,一筐物品(纸球、积木、铁片、雪花片棉花、积木、弹珠等)。

教学过程:

一、瞅瞅掂掂,了解商品轻重。

展示两辆一样的货车,上方各自放有大橡皮泥与小橡皮泥,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并猜猜:货车上运送一种商品,它们有何不一样:哪一个重?哪一个轻?

请个别孩子上来掂掂,再说一说:哪一个商品重?哪一个商品轻?

在车子上换上一团棉花与一個弹珠,让孩子摸摸,掂一掂,准确了解棉花与弹珠的.轻重。

二、观测和察看天平器的改变,认知物品的轻重。

展示天平器,告知孩子天平器是考量2个物品轻重的一种工具。接着,在天平两边各自放上积木与弹珠,让孩子观测和察看天平的改变,并说一说:天平吕有何改变?天平翘起的一边表示啥?天平沉下的一边双表示啥?也可让孩子说说哪个重哪个轻,再在天平器上演示验证,进而协助孩子准确地认知物品的轻重。

展示大橡皮泥与积木,让孩子猜一猜哪个重哪个轻,再请幼教上来将橡皮泥与积木放于天平器的两边,带着孩子进而了解认知物品的轻重。

三、孩子动手操作教学:

看图区分辨别轻重:启发孩子观测和察看场景,说一说:图上有何?想想:哪一个重?哪一个轻?你是怎样明白的?请孩子圈出重的物品。

区分辨别轻重:请孩子每一次拿两上筐内的物品玩玩,掂掂或在天平器上称一称,了解两物品的重量,说说:××轻,××重。

四、教学点评:

出示《儿童用书》p9,请个别孩子勇敢地讲出哪个轻哪个重。

励孩子勇敢地说一说自个儿与此同时玩了哪两样物品,哪一个重?哪一个轻?提升孩子对动手操作教学的兴致。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4

目标:

1、学习5以内数的组成,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2、在活动中发展幼儿迁移整理已有经验的能力,逐步促进幼儿思维深刻性的发展。

重点: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初步理解组成的意义。

难点:概括5以内各数组成情况,初步体验发现数越大,组合的方法越多。

准备:教具(大房子图一间2层、数卡“1”3张,“2”2张、“3”一张,表示分合意思的符号四个)学具(操作分合学具出现不同结果的记录纸、房子图10张,人手2套1-5的数字卡、宝贴)

过程:重点讨论-->幼儿迁移运用-->集体交流-->结束活动

1、重点讨论

a、目标: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认识表示数的分合的符号“”,理解组成的意义。

b、指导:a、出示房子图,引导幼儿将相应数字布置上去,如屋顶上是

2,下面2个房间里分别是1和1;b、将房子拿掉,请幼儿讲讲

2、1、1是什么关系,该怎么念,引出“”:分开、合起来的意思。

c、同法学习“3”的组成。重点是体会3有2种分法。

2、幼儿迁移运用目标:在前一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迁移整理5以内各数的组成的经验,并用数字表示。

指导:

a、教师介绍玩法b、幼儿在上次操作经验的基础上,在房子图里有数字表示

3、集体交流:目标:整理有关5以内各数的组成经验指导:

(1)幼儿介绍,教师有序排放5以内各数的组成卡片。重点指导幼儿体会把一个数分成2份,这2份合起来还是原来的数。

(2)在结果出来后,引导幼儿观察,列出每一个数字分的方法记录情况,问:记录每个数字分的方法从2-5有些什么变化?(体验:记录越来越多-->分的`方法越来越多)

4、结束活动

(1)小结有关数的组成的一些经验,激发幼儿下次活动的兴趣;

(2)肯定活动中有进步的幼儿。

课后反思:

本课的新知教学部分分为三部分:教学5的组成,教学4、3、2、1的组成,巩固练习。其中以教学5的组成为重点环节,主要以启发引导教学为主,有效地落实本节课的重点,而2、3、4的教学在学习5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这一点也体现了“授人以渔”的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正迁移。而教学5的组成,也是按照学生操作---提出困惑---再次操作 ---介绍分析式、读法---找规律等逐步展开的,体现了建构知识的一般过程,从现象到本质展开的,渗透数学知识结构间的有序严谨的思想。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5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辨别筷子颜色、图案的不同,找相应,并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尝试用筷子夹食物,体验美味食物带来的乐趣,并会分享食物。

3、激发幼儿使用筷子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红、黄、蓝、粉四种颜色图案的筷子。

2、四种颜色的插筷筒,三种图案的插筷筒。

3、各种水果切成块。

4、人手一个碟子,一双筷,四个插筷筒。

5、录音机、磁带。

重点:

配对、分类及使用筷子。

难点:

使用筷子。

活动过程:

一、导入情景

1、(出示小熊)小朋友,你们好!今天我想邀请你们去我家做客,你们愿意吗?

2、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帮帮我,好吗?

二、学习配对

1、(出示筷子)你们看,这是什么啊?

2、小熊想请我们小朋友给筷子找好朋友,请你们帮他找找好朋友,好吗?

3、请你从后面的桌子上找到一支一模一样的筷子做他的好朋友,好吗?

4、现在请你们从小椅子下面找到筷子,然后去后面找到他的好朋友!

5、幼儿活动――配对。

6、“xxx,请你说说,你为什么找他做好朋友?”(请2-3名幼儿)

7、原来你们是因为他们的颜色和图案一样,才找他们做好朋友的,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

三、学习分类

1、那你找到筷子的家在哪里吗?

2、(出示插筷筒)你们看,这就是筷子的.家,它叫插筷筒。它们有什么不同啊?(颜色)这个是什么颜色啊?那这个呢?那就请你把你的筷子送回家,好吗?待会请你们轻轻地把筷子送回家,要有秩序,一个一个放,千万不要把他们送错家了。

3、幼儿活动――分类。

4、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5、哇,我们小朋友可真棒啊!把红筷子送到了红色的插筷筒里,把黄筷子送到了黄色的插筷筒里,把蓝筷子送到了蓝色的插筷筒里,把粉色的筷子送到了粉色的插筷筒里,真厉害!

6、但是,筷子想找新家了。瞧!这就是他们的新家,他们有什么不同啊?(图案)这个是什么图案?这个呢?对了,一个上面是花花的,一个有蝴蝶,还有一个上面有绿色的图案。

7、现在请你给这些筷子找新家。你喜欢什么样的筷子,你就轻轻地把他从老家拿出来,然后再把他送到新家,好吗?要一个一个有秩序,不然你把筷子弄疼了,他就不理你了。

8、幼儿活动――再次分类。

9、请你们看看筷子的家找对了吗?(如找错了,请一名幼儿再找,并说说为什么?)

10、哇!你们的小眼睛可真亮啊!比孙悟空还厉害啊!

四、学习使用筷子

1、刚才,我们帮筷子找了好朋友,还把他送回了家,那你们知道筷子还有什么用吗?

2、对了,筷子还可以夹东西吃。那你知道筷子怎么用吗?(请幼儿说说)

3、数数筷子有几根?——小小筷子两根棒。

然后小手怎么拿?——手握中间对对齐。

再怎么用?我们请中指帮帮忙,把嘴巴张开来。——张开嘴巴夹夹紧。

最后怎么样?——阿呜阿呜吃个饱。

4、好,我们一起来试试。(再念一遍儿歌)

五、水果大餐

1、(出示小熊)小二班小朋友真棒啊!你们帮我解决了这么多的困难,为了谢谢你们,我就请你们吃水果大餐,好不好?

2、今天我要请你们吃的是筷子水果大餐,所以你们一定要用筷子夹,千万不能用小手抓,因为我们的小手刚才玩过了,很脏,知道吗?这里的筷子也脏了,我一你们准备了干净的筷子放在后面的桌子上,等一下小朋友去拿的时候也要有秩序,一个跟着一个,好吗?然后把食物夹到盘子里吃。

3、好,我们开吃了!

4、你也可以把水果夹给客人老师吃。

5、托班的小弟弟小妹妹也想吃,我们也请他们一起吃,好吗?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6

活动目标:

一、能正确辨认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并能说出图形的名称。

二、知道三种图形的特征,并能利用三种图形组合变化出新形象。

三、体验合作游戏的乐趣,发展创造力及动作表现力。

活动重难点:

幼儿尝试用几何图形拼合简单的图案。

活动准备:

ppt、三种图形的大小卡片若干、自制图形拼摆图2幅、轻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今天褚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和图形宝宝做游戏,猜猜会有谁呢?(幼儿根据已有认知大胆猜测)喔,小朋友认识这么多图形,下面我们就和图形宝宝做游戏。

二、逐一出示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大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图形特征。

先请出第一个图形宝宝(教师出示大卡片,逐一让幼儿观察并摸一摸)。

1、圆形宝宝长得什么样?(圆圆的),它有一条边。

请你用身体表现圆形的样子。(幼儿动作表现)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2、三角形宝宝长得什么样?(通过观察引导感知三角形有角、有边)我们数数三角形有几条边?(师生点数)有几个角?噢,有三条边,三个角。

请你用身体动作表现三角形的样子(如:双手指尖相对举过头顶,代表三角形等)。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3、正方形宝宝有几条边?几个角?谁来数一数(幼儿点数,回答)请用身体动作表现正方形的样子。

请小朋友想想你吃过、玩过、见到的什么东西是这种形状的?(引导幼儿进行联想)

三、通过游戏“送图形宝宝回家”,加深幼儿对三种图形的认知,体验学习的乐趣。

小朋友喜欢捉迷藏吗?图形宝宝最爱捉迷藏了,它们藏到哪里去了呢?(出示准备的物品)请你把它们拿出来,放到和它们长得一样的大图形宝宝的家里好吗?幼儿放好后,要让幼儿自己检查一下有没有送错的,如果有,帮忙送到正确的图形宝宝家里。

四、图形宝宝变魔术――巩固认知,提升目标。

1、教师分别出示自制图形拼摆图1(小房子)、图2(热带鱼),请小朋友细观察并找出藏在图中的图形,并上前进行拆分、组合。

(1)图形宝宝开始变魔术了,123!(出示拼摆小房子)这座小房子是由哪几个图形宝宝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指给大家。

(2)图形宝宝继续变魔术了,这条鱼由哪几个图形组成的?请一个小朋友过来把小鱼取下来分开看看说的对吗?(根据情况幼儿回答)你想不想把小鱼再变回去?

(在孩子拼摆的小鱼的基础上,教师再拿一个三角形,变成一颗小松树,拓展一下孩子的思维空间。)

2、播放ppt,欣赏几种图形拼摆组合你们想不想和图形宝宝一起变魔术?(想),现在就和后面桌子上的图形宝宝们一起变魔术吧!动动你们的小脑筋!在此基础上引导幼儿自由拼摆、组合,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放轻音乐)

五、活动结束:

哇,图形宝宝们能变出很多神奇的造型,你们还想不想试一试呢?(幼:想)今天就带图形宝宝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变魔术,好吗?(幼:好)祝你们表演成功!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7

活动目标

能分辨大和小物品的不同。

能用目测的方法直接比较两种物品的大小。

活动准

课件准备:

“丢失的萝卜”情景图片;“小侦探”组图。

纸面教具:

?圈一圈》。

材料准备:

马克笔。

活动过程

出示情景图片“丢失的萝卜”,引出活动主题。

——小侦探熊猫奇奇接到了兔一一的委托,帮助她寻找丢失的萝卜,我们和奇奇一起去兔一一家看看有什么线索吧。

——兔一一丢失了什么样的萝卜?是大萝卜还是小萝卜?

——哪里留下了线索?(地面上有脚印)

——聪明的奇奇告诉兔一一顺着脚印就能找到丢失的萝卜了。

操作课件,引导幼儿直接比较物品的大小。

1.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大船。

——顺着脚印奇奇他们来到了小河边,可是桥被破坏了,只能乘船过河。

——河面上停了几只船?两只船有什么不一样?

——请帮助奇奇找到大船,让他们顺利过河。

2.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大树。

——奇奇他们乘船过了河,又顺着脚印来到一座花园,通往花园的门被树给挡住了。

——花园门口有几棵树?两棵树有什么不一样?

——正确的门就藏在大树的`后面,请小朋友们帮助奇奇找到门。

3.操作课件,请幼儿找出小房子。

——穿过花园,脚印消失在两座房子的前面。

——这两座房子有什么不一样?

——兔一一的萝卜就藏在小房子里,我们和奇奇一起找吧。

——兔一一在奇奇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自己的萝卜。

发放纸面教具《圈一圈》,巩固幼儿对大小的掌握。

——画面上有哪些物品?它们有什么不同?

——请小朋友们将大的物品用笔圈起来。

活动延伸

教师可以利用班级的图书、积木、雪花片等材料巩固幼儿分辨大小的能力。如:拿两本不一样大小的图书问幼儿哪一本大,哪一本小。

家长可以陪幼儿一起观看宝宝巴士动画视频《形状颜色大小》,提升幼儿对大小的认知能力。但需控制幼儿观看时间,注意保护幼儿的眼睛。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篇8

教学目标

1、能发现图形的排列规律,按abab的形式进行排序。(重点)

2、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

准备

1、三角形、圆形小卡片人手一套

2、ppt过程

一、春游--感知物体的abab排列规律

1、小朋友,美丽的春天到了,大家都去春游啦。

2、点击ppt。小朋友来到了公园里,公园里有些什么?

3、树是怎么排队的?

4、花是怎么排队的?

5、出示ppt2。啊呀,前面有条河,但是小石桥坏了。我们一起来修吧!

这些石头是什么图形?他们是怎么排队的?接下去是什么形状的'石头?

二、修小路--运用abab规律进行排序

1、情境:路遇小兔,伤心的小兔说回家的路坏了,我们一起来帮小兔修路吧。

2、小兔诉说路的规律: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一个圆形

3、教师演示。

4、幼儿操作练习。

5、师幼共同检验。

6、小兔送礼物,送给每位宝宝一个图形延伸活动:

三、回家--尝试运用abcabc规律排序

1、哎呀,我们回家的路也坏了,怎么办?

2、看看我们有几种图形?三种图形怎么排?

3、师幼合作修路。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参考8篇相关文章:

小班《春天来了》教案参考5篇

幼儿小班科学活动教案参考5篇

幼儿小班语言课教案参考7篇

春天来了小班教案参考7篇

小班雨宝宝语言教案参考5篇

点与线小班教案反思参考6篇

小鱼游小班教案参考6篇

春天的花小班的教案参考7篇

小班美术线与圈教案参考6篇

小班关于车的社会教案参考6篇

小班集合数学教案参考8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点击下载本文文档
71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