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写好教案可以更好地安排课堂的反馈和评价时间,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优质的教案能够提供清晰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帮助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篇1
?教材简析】
?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四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说明文。作者路甬祥仅仅用了五六百字,深入浅出地介绍了一百多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令人信服地说明了二十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习生字词,交流感受;质疑问难。
第二课时:读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写法。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二十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从而了解科学技术创造的奇迹,感受科学技术发展的惊人速度;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读中学写。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 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2.检查课文熟读情况
二、课题切入,直奔中心
1.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通过对课文的了解,你能用一句完整的话说说题目吗?因为它还不是一句完整句。
——二十世纪是一个科学发达,呼风唤雨的世纪。
2.课文中哪一段说的和课题意思一样?
课题的意思和文中第一段的意思完全一样,这是课文给我们的一个提示,这句话是课文要表达的主要意思。
3.我们一起把这句话写下来。(学生齐读,相机板书)
三、联系生活,精读品读
1.整体感知,直奔重点:下面我们就围绕这句话去学习课文。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把你认为课文中特别能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画下来,做个标记。默读课文时,注意边读边画。
(1)学生自读自画,老师巡视。
(2)学习第4自然段:在全班交流那些让人感受到20世纪呼风唤雨的句子。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奥秘……
20世纪,电视、……地球村……
在20世纪的时候,人类有程控电话、因特网、高速火车、远洋船舶,这是个了不起的成就,让我们感受到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出示第4自然段字幕(相机变字体为红色):
(3)20世纪真是了不起的'成就!课文举出的这么多成就,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呀?
——舒适和方便
和我们的祖先比比看,哪儿更加舒适,哪儿更加方便?
(4)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更加快乐,对这些改变,这些成就,你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把这种高兴读出来吗?来,你把整段话读一读。
(5)读了这段话为什么会使你这么强烈地感受到20世纪这么伟大的科学成就?作者是用什么办法来说明的呀?
——举事例、作对比
举事例,还有一个方面就是拿现在的舒适、方便与过去的王公贵族来比。让我们也模仿作者的说明方法比一比吧:
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
△ 相机进行句子训练:用下面的句式说说那时都没有什么,20世纪有了什么。
那时没有……没有……也没有……。
20世纪有了……有了……也有了……。
(6)大家能感受到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好处吗?
(7)运用这样的方法、列举出这么多例子,在说明的时候,更为形象了,更加生动了,对不对?同学们,我们能感觉到这么大的成就,这么大的变化都是20世纪的科学成就带来的,我们怎能不激动地表达(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学习第3自然段:
(1)我们从这儿感受到了20世纪呼风唤雨,还从哪儿能感受到?再找找看,继续交流。
第3自然段:“人们只能在神话中……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出示第3自然段字幕相机变色)。
——有惊人的发展,发展速度特别快,好象一夜之间的变化。
(2)了不起的变化!大家从这两句话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那么,我们祖先的我们祖先的幻想是什么呢?
——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
(3)现在,“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的神仙都实现了吗?
a.千里眼是电脑上安装的显视屏,我在北京,别人在上海,可以通过电脑视频对话看见他们。(可视手机更神奇便捷)
千里眼还有望远镜,可以看到很远的地方;还有天文望远镜,可以看到地球以外的星星。
b.天上的飞机在天上飞就像是腾云驾雾。(宇宙飞船更了不起)
c.电话就是顺风耳,千里之外一通电话就听见了,电话上还可以实现千里眼,电话上有可视屏,一拨电话一边用上千里眼,一边用上顺风耳了。
(4)上节课我们看的电话就是可视的程控电话。同学们,这些幻想都实现了,其实,何止这么一点点幻想变成了现实,我们的祖先随便说一种幻想或者美好愿望,都实现了,你能举出一种吗?
(5)同学们,在人类历史的上百万年间,我们20世纪利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实在太令人惊叹!文中有一句诗对此进行了称赞——“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这句诗出自唐朝诗人岑参写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形容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我们来好好地读一读。
——把这句诗用在这里来比喻科学发展之快再恰当不过了!
学生齐读。
(7)如果把20世纪的科学成就比作这场大雪,那你觉得怎样?
——变化大、变化快、变化多。
(8)诗里面既能读出“快”,又能读出“多”,我们读读这句诗试试看。
(9)我们祖先的幻想就是我们今天的现实,多么强烈的对比,你们感受到了吗?课文中为了说明这个成就,对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你还能不能从课文中找到这种对比?
a.“人类在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
b.“人类生活的舒适和方便,是连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
(10) 20世纪我们用科学技术实现了祖先那么多的幻想,我们怎能不赞叹(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3.学习第2自然段:
(1)还有哪些地方让我们感觉到20世纪的呼风唤雨?
第2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总和”。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从原始社会到现在,也有巨大的科学发展,但是合起来没有我们今天科学这么发达,这说明科技特别发达。
(2)“其改变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断句,再读。
(3)是什么使我们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科学
发现 发明。
(4)准确地说,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获得了发现和发明,然后给我们人类带来了改观和改变。
相机板书:人类。
(5)大家能不能在课文中找出哪些是发现,哪些是发明?从找到的事物看,发现和发明有区别吗?
发现:是通过探索和研究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找到的规律和现象。
发明:是创造的意思。
(6)谁能用发现和发明说一句话?
(7)指名读这段话。
(8)大家一起回答:20世纪的呼风唤雨靠的是谁?20世纪又靠什么呼风唤雨?
(9)师生对读两个设问句后强调:20世纪,人类利用科学技术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如此大的改观和改变,我们怎么能不说(指板书)。
生齐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四、回应开头,凸显中心
1.课文学到这儿,你们有没有发现,无论是和过去的对此,还是举出的实例,都是在围绕一句话写的。哪一句话?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现在让你读这句话,你会用什么情感去读?
3.让我们带着对课文的体会,带着丰富的情感把整篇文章,从头到尾小组合作着读读。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1.课文学到这儿,第一节课你们提出的疑问都解决了吗?
2.课文中的问题虽然解决了,但是科学需要我们带着疑问不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加美好。现在,我们已经进入21世纪了,面对新的世纪,你还希望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怎样的奇迹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3.法国科学家居里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要把生活变成科学的梦,然后再把梦变成现实。”要想让我们的梦变成现实,我们小学生现在能做些什么呢?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篇2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正确朗读、理解新词。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读通课文,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4、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执教人:周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题质疑
1、同学们一定都看过《西游记》吧?你最喜欢里面的哪个人物呢?为什么?
师小结:老师知道了,同学们之所以喜欢这些神仙,是因为他们法术高强、能上天入地。尤其是东海龙王,打一个喷嚏,狂风大作,掉几滴眼泪,大雨滂沱,真是要风得风,要雨有雨。相机理解“呼风唤雨”。
2、今天,我们就跟随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先生一起走进这“呼风唤雨的世纪”。
3、齐读课题:看到课题,你心中有什么疑问?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看看:你能解开心中的什么疑问?还有什么不懂的?
要求:读准生字新词,不加字、不丢字,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课前自学情况,相机理解含义深刻的词语。
(1)认读新词:奇迹(jì)依赖(lài)潜(qián)入
洞察适(shì)用幻想哲学家因特网
农耕社会程控电话腾云驾雾出乎意料
(2)理解“农耕社会、程控电话、因特网”
3、生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解决简单问题(呼风唤雨的世纪是哪个世纪?谁呼风唤雨?靠什么呼风唤雨?)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这样说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验证一下吧!
1、齐读最后一自然段中的“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
2、科学创造了怎样的神话?创造了怎样美好的生活?默读课文2-4自然段,用“﹏﹏”划出相关语句。
3、同桌讨论后,全班集体交流:
句子①:“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
理解:
a、读一读,说一说:你从“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体会到什么?
b、“千里眼”“顺风耳”就是指现在的_________________。
c、想一想:古代的人们还有着怎样的幻想?如今,变成了现实没有?
句子②“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
理解:
a、“等”字可以去掉吗?为什么?
b、除了课文中提到的,你还知道20世纪还拥有哪些科技发展的成果?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学生展示、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师出示《科学改变人类生活的100个瞬间》,生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
c、辨析“发现”和“发明”。说说:哪些是人类的发现?哪些是人类的发明?
d、过去的王公贵族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你感受到了科技带给了我们怎样的舒适和方便?为什么说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师相应补充相关资料,加深理解。(①集“三千宠爱于一身”的杨贵妃爱吃新鲜荔枝,唐玄宗命人快马赶运长安,也需七天;现代社会空运,7个时辰都不需要。②匈奴侵犯,边关告急,京城十天半月后才知晓消息;现代社会,一个电话,一份传真,几秒种就知道信息。)
e、对比读,再次感受一下农耕社会的落后和20世纪的科技的进步,体会“作比较”说明方法的好处。
f、出示课件,展示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谈感受:你想说点什么?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句子②。
4、现代科学技术变化之快、成就之多,真是让人无法想象。作者用了一句什么诗来形容?
a、理解“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你还能说出几个形容变化快、成就多的词语吗?
四、小结收获、畅谈未来
1、文章学到这儿,你又想说点什么??有感情地朗读“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2、畅谈未来,提出希望:请你大胆推测,21世纪,科学技术还将创造出哪些奇迹?
五、布置作业:用《畅想二十一世纪》为题写一段话或者拿起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你的“奇思妙想”。
板书设计:
呼风唤雨的世纪
科学(创造神话创造奇迹)
幻想——现实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篇3
主旨:作者仅用5、6百字围绕着“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生动地介绍了20世纪一百年间的科学技术发展历程,展示了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和灿烂前景,唤起学生热爱科学、学习科学和探索科学的浓厚兴趣。
(一)教学目标:
1、会读文中的五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准确、通顺地朗读课文。
2、通过“联系上下文”“补充资料”“合理想像”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
3、知道是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了人类生活,并感受到百年之间变化之快、变化之大,唤起学生崇尚科学、热爱科学、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并有感情读文。
(二)教学流程:
一、揭题,质疑
1、揭题,齐读课题。
2、说到“呼风唤雨”让你想起了谁?
3、我神奇呀,就让我们带着这股神奇劲儿读读课题。
4、读过课题后,你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
(1)释疑:哪个世纪?谁?靠什么?
(2)留下疑问:为什么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呢?
5、你瞧,你们提出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问题呀,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到文中去找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在读课文之前,我要提醒大家注意这两个词:
(提示:潜入深海、远洋船舶)
(1)指名读准字音。
(2)用“潜”组词。
(3)再读读带有“潜”的易错词语。
(4)自由读课文,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课文的第二和第四自然段不好读,同桌之间互相读读,如果他读得不够好,就请你帮帮他。
3、指名读课文,其它同学听一听他能否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师随机指导)
(设计意图:本环节旨在让孩子把课文读得准确而流利,对于这篇课文来说,难点不是词语,而是句子。所以,在具体的设计中重视了难读句子的训练。)
三、整体感知
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读过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自由交流,变化之大,变化之快。(给学生畅所欲言的机会,多留心倾听学生的发言,适时梳理出变化巨大、变化迅速。)
(设计意图:由于本文是一篇议论性质的科学小品文,所以,一般课型的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用在本课已经不太合适。所以,从整体谈谈读完后的感受,也就是孩子对于的整体把握了。)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篇4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能正确朗读16个词语。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能说出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4.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产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准备:
课件、搜集20世纪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同学们,当你按动遥控器看电视的时候,当你打开冰箱取饮料的时候,当你拨通电话与同学交谈的时候,当你登录网站查阅资料的时候你能感觉到什么?板书课题,理解课题。
简单介绍作者路甬祥及本文的写作意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生词,读通课文。
2.默读全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课文主要是围绕那一段写的'?用 划出来。
三、抓住重点,深悟课文
1.直入中心,引导质疑。(出示: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这句话自成一段,简要地点明了课文的中心。
学生齐读语句,教师引导学生针对这句话质疑。
2.细读第二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设问句。理解发明和发现、一百年和上百万年的区别。
3.指导学生自学第三、四自然段。
自学提示(出示课件):
动笔画画:划出描写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的生活状态和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发展成就的语句。
用心想想:课文用了什么方法向我们介绍了20世纪人类科学技术成就的?用这样的方法写有什么好处?
小组交流:把你的学习收获在小组内与同伴交流分享。
学生自学,教师参与小组学习,巡视指导。
教师提出汇报要求,学生汇报自学收获。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下列问题:
理解农耕社会。
理解重点句子: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结合第四段内容,进一步理解发明和发现。(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体会对比的说明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体会科学技术给人类的生活带来的变化和好处。
学生举出其它的科技成就。(课件出示展示科技成就的图片。)
指导朗读。
总结写法和说明方法运用的好处。
4.学习课文最后一段。
(1)齐读。思考:你认为20世纪是一个怎样的世纪呢?
(课件出示)20世纪是一个 的世纪。
同桌交流,补充空白。
(2)学生畅想21世纪的科技发展,畅谈心中的奇思妙想。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超市
1. 把你的奇思妙想动笔画下来,讲给爸爸妈妈或长辈听,听取他们意见和建议。然后运用今天学到的说明方法写一篇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人 类
↙ ↖
科 技 → 发现和发明
教学目标:
1. 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 指导书写12个生字。
3. 交流、品评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和手抄报《科技天地》。
教学准备:
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指导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赖、幻、潜的写法。
三、全班交流小练笔《畅想未来》,互相品评,再次体会文章的说明方法和表达特点
四、手抄报《科技天地》交流展评
附课文:
29 呼风唤雨的世纪
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靠的是现代科学技术。在20世纪一百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生活在一个依赖自然的农耕社会。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一百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
20世纪,人类登上月球,潜入深海,洞察百亿光年外的天体,探索原子核世界的奥秘;20世纪,电视、程控电话、因特网以及民航飞机、高速火车、远洋船舶等,日益把人类居住的星球变成联系紧密的地球村。人类生活的舒适、方便,是过去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科学在改变着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在改变着人类的物质生活。
1923年,英国数学家、哲学家伯特兰·罗素说:归根到底,是科学使得我们这个时代不同于以往的任何时代。八十年后,这段话依然适用。回顾20世纪的百年历程,科学的确是在创造着一个又一个神话,科学正在为人类创造着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要美好的生活。在人类文明史的又一个千年到来之际,现代科学技术必将在人类社会舞台上,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篇5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简洁、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能联系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阅读感受。
3、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激发热爱科学的情感以及学习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20世纪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和句子。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
师:同学们,你说说你现在的生活和你爷爷、奶奶时候的生活有什么变化?那你知道吗?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了如此大的变化?(科学技术)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讲的也是和科学技术有关的。一起来读课题(29呼风唤雨的世纪)看到呼风唤雨让你首先想到了谁?(神仙)呼风唤雨是指他们的法力。那课题中的呼风唤雨还是指神仙的法力吗?那是指什么?(科学技术)同学们,人类们科学技术已经完成了过去由神仙才能办到的事,科学技术真是太神奇、了不起。带者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题目。
好,同学们这个题目还不是完整的句子。谁来将它说成一个完整的句子。(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那么20世纪为什么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我们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检查预习、朗读课文。
1. 自读课文、要求:
??读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借助手中的工具书,查查他们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想想它们在课文中应是什么意思。
??读完课文后,找到课文的中心句,并用波浪线划下来。
2.学生自读、自悟、自划。
检查读词语,开火车读,并随即理解。
洞察、依赖、奥秘、改观、探索、联系、哲学、幻想、的确、光年、因特网、原子核、呼风唤雨、农耕社会、(看图说说农耕社会是怎样的?)腾云驾雾、潜入深海、程控电话、远洋船舶、归根到底
理解:
洞察:观察的很清楚。
改观:改变原来的样子,出现新面目。
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比喻能够支配自然。
原子核:原子的核心部分。
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光年:天文学上,距离单位,光在一年内走过的路程。1光年=94.605亿公里。
3、齐读词语。
4、检查读课文情况,逐段指名读。
5.点评。
6、回答:课文的中心句。(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师:接下来,老师要带领大家走进着呼风唤雨的神奇世纪。
三、再读课文,交流自读感受。
1.仔细读课文,划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并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大家在读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什么疑难,也可以在书上作个记号。
2、请学生读感受,并将疑难归类。(灵活处理)
疑难预设:
发现和发明区别。
改观和改变区别。
什么是精神文化生活?
什么是物质文化生活?
四、精读课文第四段
师:好,接下去老师要让你找一找课文是怎么表现科学技术的呼风唤雨的本领。课文举了例子吗?引入第四自然段。
1.找科学技术成就的例子。(登月球、潜入深海、天体┈)
2.你还能举一些科技成就的例子吗?(略)正是这些科技成就将我们的生活带入了幸福的境界,让我们过上了舒服、惬意的生活。有一句话说明的正是这个意思,你找到了吗?
理解人类的舒适和方便,是过去的王公贵族也不敢想的。(显红色)
① 指名读。
② 过去王公贵族不敢想的生活是怎样的?
③ 王公贵族以前过的生活是怎样的`?(没有电视)
师:是什么让我们过上了王公贵族想也不敢想的生活?(人类)是的,人类利用自己的智慧,依靠科学技术给自己带来了福音。让我们再来读这一句话,深刻地体会一下。
3、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同学们,无论是课文举了大量的科学成就,还是王公贵族的生活和今天的生活相比较,我们无时无刻不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巨大魅力,所以我们不得不大声的说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好,拿好书,让我们再次感受呼风唤雨的震撼,带者丰富的感情齐读第四自然段。
五、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回顾了呼风唤雨的20世纪,我们目睹了科技的日新月异,看到了它给人类生活创造的一个又一个的奇迹。那么,作为21世纪的小学生,应该为创造这份奇迹做些什么呢?
六、生字书写。
1.教师范写较易写错的字。
2.屏显本课12个生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一下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
3.生书写。
呼风唤雨世纪的教案5篇相关文章:
★ 古代的船教案5篇
★ 毛笔捺的教案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