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的方案一定要有其特色,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为了制定一份富有新意的活动方案,大家一定都绞尽脑汁了,骄才站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群游戏活动方案通用5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群游戏活动方案篇1
为全面贯彻落实公路公司体育工作计划要求,借助运动会,给职工一个展示自己平台,在活动中掀起体育锻炼热潮,展现公路公司职工的精神风貌,培养职工顽强拼搏、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推进公路公司体育工作,丰富企业文化生活,创设我单位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于20xx年11月x日组织召开“晋城市公路煤炭销售有限公司20xx年冬季运动会”。特制订此章程。
一、组织机构及分组
(一)、运动会领导小组
组长:
组员:
(二)、分组安排
1、竞赛组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职责:
①负责运动会比赛项目总体策划和秩序册的编印;
②负责比赛场地及运动会开幕式的布置、安排;
③负责比赛所需器材的备置;
④组织裁判队伍、确定裁判分工与配合。
2、协调、宣传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①负责职工宣传教育工作,联系组长,布置任务;
②负责摄影摄像工作,运动会音乐准备;
③负责运动会期间宣传稿件的收集和整理工作;
④负责奖品的备置及登录;
⑤负责运动会期间联络工作。
4、安全保卫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①、负责运动会伤害事故应急预案制订与实施;
②、负责运动会期间的安全保卫工作。
5、后勤组
组长:
组员:
职责:
①配合其他组,负责运动会的后勤物质保障工作;
②运动会会场的布置安排;
③负责全体职工会场道具及饮用水;
④负责运动会职工道具的购置。
⑤比赛前器材的准备,赛后器材的归位。
二、竞赛项目
(一)、竞赛办法:
1、领导组和职工组球类运动进行循环赛,职工组交叉淘汰后循环。
2、领导组球类运动实行循环,职工分组淘汰赛。
3、跳绳以部室为单位分组,每部室比赛一次。
4、乒乓球比赛男女分别分组淘汰。
(二)、比赛项目:
1、集体比赛(1项):拔河
2、团体/个人比赛(7项):羽毛球、乒乓球、两人三足、单人跳绳(男、女)、击球投准、四两拨千斤
三、各项比赛方法和规则:
集体项目:
1、拔河
分别挑出15个人(10男5女)组成一队,进行比赛。拔两次后互换位置再拔两次。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员1人,记录裁判2人。
道具:比赛绳1根,设2个河界,红绳、哨子1个。
奖项设置:友谊奖
奖项标准x元/人
合计:xx元
团体/个人项目:
1、羽毛球
单打
1、每场比赛采取三局两胜制;
2、率先得到11分的一方赢得当局比赛;
3、如果双方比分打成10比10,获胜一方需超过对手2分才算取胜;
4、如果双方比分打成15比15,则率先得到第16分的一方取胜;
5、首局获胜一方在接下来的一局比赛中率先发球;
双打
1、比赛分11分制
2、任何一方只要将球打“死”在对方的有效位置,或者因为对方出现违例或失误,均可得分。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员1人、记录裁判1人
道具:球拍2副,羽毛球一盒,拉网一个
奖项设置:友谊奖
奖项标准x元/人
合计:xx元
2、乒乓球
比赛中首轮都采取抽签分组的方式,若有一人轮空,直接进入下一轮比赛。
第一轮比赛的胜者,重新进行抽签分组,从数字号码中抽取。胜者晋级下一轮比赛,轮空组别直接晋级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员1人、记录裁判2人
道具:球拍2副
奖项设置:友谊奖
奖项标准10元/人
合计:xx元
3、两人三足(自由组合项目)
抽签分组进行比赛;每组4—5个队;比赛距离为50米,二人并排站在起跑线后,二人内侧脚用绳互绑并且不得松动,发令后二人三足前进,第一轮每组取第一名出线,第二轮为决赛轮(暂定)。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1人,助理裁判2人
道具:哨子两个,捆绑绳25根,粉笔划线两条。
奖项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各1组。标准分别为x元/人;x元/人;x元/人。
合计:xx元
4、单人跳绳(男、女个人项目)
各单位分别派出男、女运动员各1名。分男女两组进行比赛,运动员可采用单脚或并脚跳法,但是赛前必须通知裁判,比赛中必须固定使用这一跳法,交替用成绩为0,每个运动员只有一次机会,运动员按一分钟跳的次数定名次。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1人,记录裁判2人
道具:跳绳、计时器
奖项设置:男女各取前三名,第一名标准x元/人;第二名x元/人;第三名x元/人。
合计:xx元
5、击球投准(以机关、站为单位)
各站限报人数3人,投掷人与投掷点相距8米。接球人站在8米端线处,手持垃圾篓接本队队员投掷球入桶。接球人需站在投掷终点直径1m区域内接球,脚不得离开圈,脚踏出或踩区域四周边缘一次扣1分。每人投掷五次(投球时,不得踩线)每投入桶内一球得一分,投不进不得分。每队总得分为3人合计总分(满分为15分),以得分数为标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排列。
抛球者必须在30秒内抛出5个球,接球者篓内球数多者为胜;8支队伍最后统一计算成绩,排出前三组,球同样多的名次并列。(共24人参加)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1人,助理裁判2人。
道具:羽毛球一盒,垃圾篓4个,粉笔划线、及1m直径圆区域。
奖项设置:冠军、亚军、季军各1队。
标准分别为x元/人;x元/人;x元/人。
合计:xx元
7、四两拔千斤擂台赛(男、女个人项目)
在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两个圆,相距2米,比赛开始,两人站在圈内分别握住绳子一头,同时提起一只脚成单脚站立,裁判员宣布比赛开始后,两人设法把对方拉出圈外、脚踩在圈线上,或迫使对手双脚落地,方可获胜。互拉时不许松手(放绳),不能将绳子缠在手上。如果同时出圈应重新比赛。若连续胜三场可进入下一阶段比赛,依次类推,直到决出总擂主。依据报名人数多少,比赛可设二个擂台进行。
地点:
裁判:设主裁判1人
道具:在空地上画一个直径为1米的两个圆,相距2米,结实的绳子一根(不限长)
奖项设置:男女各取前三名,第一名标准x元/人;第二名x元/人;第三名x元/人。
合计:xx元
四、奖品、比赛器材费用明细
奖品:比赛奖项xx元,抽奖50×9=450元
器材费用:哨子10个,电池10个,乒乓球拍2副,捆绳两捆,接力棒4个,结实长绳(6根)、粉笔一盒共约100元
合计:3860+450+400=4710
三、准备工作、运动会组织纪律与工作要求
(一)运动会组织纪律
1、严格遵守运动会日程安排,不迟到,不早退。
2、尊重裁判,不得顶撞、纠缠裁判。
3、各班入场前均要清点人数,不得无故缺席
4、在比赛场地不乱丢垃圾,保持场地的清洁卫生。
5、各班在指定位置活动,不随意进出比赛场地。
6、注意运动卫生和运动安全,严防各种事故发生。
7、各班级不得以任何理由弃权或罢赛。
(二)工作要求
1、各部门要在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一切行动听指挥,各工作组相互配合、协调,确保运动会圆满成功。
2、各裁判组判罚要公正、公平,同时要灵活应变使比赛顺利进行。
四、裁判工作人员
裁判:
记录:
群游戏活动方案篇2
一、活动目标
1.让孩子、家长、老师共同分享参与游戏的乐趣,加深家园情、师生情、亲子情。
2.给孩子表现自我的机会,培养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促进孩子交往能力的发展。
3.通过活动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孩子,促进家园同步教育。
二、时间
20年x月x日(星期x)上午9∶00--11:00。
三、地点
x公园。
四、人员
幼儿班全体幼儿、家长、老师。
五、活动准备
1、按年龄组策划游戏。
2、扩音器、哨子及游戏材料。
3、小礼物人手一份。
4、照相。
5、少量食物。
六、活动安排
1、小班亲子游戏:
(1)亲子赛跑
(2)气球接力赛
(3)彩带舞
(4)小乌龟爬爬爬
(5)猪八戒背媳妇。
2、中班亲子游戏:
(1)传球接力赛
(2)赶小猪
(3)老牛吃嫩草
(4)袋鼠跳。
3、大班亲子游戏:
(1)跳长绳
(2)拔河
(3)运球
(4)金鸡独立。
4、分享食物。
5、自由活动。
群游戏活动方案篇3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运动量较大,喜欢动手探索新鲜事物,其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准确性有了很大提高。本学期我发现幼儿在活动室经常玩纸箱游戏,我突发奇想,把这些纸箱搬到户外广阔的空间,运用到体育锻炼中去,不更能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吗,于是,我根据我班近期幼儿体能发展目标,特设计本次活动——《纸箱转转玩》。
活动目标;
1、通过合作交流能探索出箱子的多种玩法。
2、通过游戏活动,提高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培养幼儿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活动准备:
连接好三个一样大小的纸箱、《健康歌》音乐。
活动过程:
热身运动:
幼儿随音乐做热身运动。
基本部分:
师幼探索纸箱的玩法。
玩法一:坦克
三个小朋友一组,并排站着,共同向前滚动。
玩法二:躲猫猫
5---6名幼儿一组,把纸箱立起来,玩躲猫猫的游戏。
玩法三;过河
幼儿分成两组,把纸箱立起来,跳过纸箱,看哪组用时最短,哪组获胜。
玩法四:钻山洞
四名幼儿抬着纸箱,其他幼儿在下面钻过。
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刚才咱们用自己想出来的大纸箱玩法进行了如此激烈的游戏,在保护自己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地完成了任务,小朋友们表现的都非常的棒,现在让我们为自己鼓鼓掌吧!
群游戏活动方案篇4
活动目标:
1.教幼儿练习钻过70厘米高的障碍物。
2.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及灵敏性。
3.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小兔头饰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2―3倍的蘑菇卡片,小篮子4只。
2.在场地中间悬挂一条高约70厘米的长绳,布置成“树林”;场地一端四散撒上“蘑菇”。
活动过程:
①、开始部分
组织幼儿做“小动物来做操”的模仿操。
②、基本部分
1.教师告诉幼儿今天的游戏内容。
指导语:今天兔妈妈要带小兔去采蘑菇,可是有一片树林挡住了我们的去路,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过去呢?
2.幼儿想出多种办法后,教师引导幼儿说出哪种方法最好,最后得出结论:钻过树林采蘑菇最好。
指导语:现在就请小兔试着钻过树林采蘑菇,如果你钻过去了,采到了蘑菇,请你告诉我你是怎么钻过去的。
3.教师请尝试成功且动作正确的幼儿告诉大家是怎么钻过去的并示范给大家看,教师小结钻的动作要领:双膝弯弯,腰弯弯,低着头儿钻钻钻。
4.教师请全体幼儿用正确的方法练习,教师随机指导。
指导语:现在小兔们就可以用刚才学过的方法钻过树林采蘑菇了,小兔们出发!
5.幼儿游戏,当幼儿把蘑菇全部采完游戏结束。
③、结束部分
1.兔妈妈表扬认真学本领的小兔,小兔们把蘑菇送给兔奶奶吃。
2.复习儿歌“采蘑菇的小姑娘”。
群游戏活动方案篇5
活动目标
1.感受乐段的起止,合拍地做动作表现乐曲的结构。
2.在“打斗"的互动情境中,尝试通过两两合作一对一“挥棒击打”、“快速躲闪”、“对打”动作,创造性地表现b段乐曲的三段乐句。
3.假猴王迅速倒地造型坚持不动,真猴王检查时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力度。
点评
此目标撰写充分体现了对“本学科素养目标、学习素养目标和人格素养目标”的全面关注,且全部使用了以儿童为主语——即以儿童为主体的学习目标(而非以教师为主语——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目标)的语法结构。最难能可贵的是,全部使用了目前学习心理学倡导的“行为目标”的撰写方法,所有目标都是教师完全可以直接要求和观察的儿童行为,同时所有行为又都是紧紧扣住了该活动中儿童必然要面对的具体发展问题的行为。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了解真假美猴王的故事。活动前幼儿有过两两合作进行游戏的经验。
2.剪辑好的《金箍棒》音乐。
活动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故事,并根据故事尝试创编简单的动作。
师:孩子们,金箍棒是谁的武器? (美猴王孙悟空。)是美猴王孙悟空的。他经常得意地称自己为“俺老孙”。
师:美猴王的家在哪里? (花果山。)花果山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
师:美猴王得到了如意宝贝是什么? (金箍棒。)金箍棒怎么拿?
师:美猴王有哪些本领? (7 2变。)如果你是美猴王你想变什么?(假如幼儿回答小兔,教师就和幼儿尝试玩变小兔的游戏,即教师说“变”的时候幼儿就慢慢变出小兔的造型。)你还想变成什么? (教师和幼儿继续玩“变”的游戏。)
点评
这个环节我们通常称之为“难点前置环节”。本环节的重点在于帮助儿童提取自身原有经验,准备好将在后面用于动作表演的动作语汇。
下面的环节是使用附有故事意义的表演动作来感知音乐的主要环节。许多人都以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所以感知音乐只要用耳朵来听就可以了。实际上,尽管音乐常常被称为感性的艺术,但音乐的许多概念(音乐的形式、结构成分和结构方式)同时也是可以抽象出来的。这些被抽象出来的诸如节奏、旋律、乐句、乐段、篇章结构等的概念,在仍旧以动作思维作为主要认知方式的学前阶段,还是需要学习者使用动作来进行认识的。当然,单纯的抽象概念学习,是不符合儿童的年龄特点的,因此,将抽象概念的学习和儿童使用生活经验能够理解的简单故事相结合,就成了这一阶段儿童感知音乐形式结构所需要使用的重要手段。
二、师幼一边随意做动作一边完整感知音乐,共两遍。
师:今天老师就给小朋友带来了一首关于美猴王孙悟空的音乐,我们一起来玩一玩。(播放完整音乐第一遍。)
师:音乐里最后两句美猴王在干什么? (好象在追,打妖怪。)
师:我们再来玩一玩,看看是不是像大家说的在追打妖怪呢? (播放完整音乐第二遍。)
点评
一般来说,在这种律动表演游戏的教学设计中,让儿童在一开始接触音乐时,就完整感知音乐是比较好的选择。因为完整的音乐和完整的故事在学习初期就完整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幼儿形成二者相结合的完整感知印象和动作表演的动力定型,从而对于后期表演和游戏时的流畅感觉非常有帮助。以前,许多教师倾向于将音乐和动作表演切割成一段一段的片段进行教学,希望以此减轻幼儿感知和记忆的负担。但是,这样做很容易导致在最终完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因段落之间没有机会形成动力定型,而影响表演或游戏的流畅性。当流畅性缺乏的时候,表演或游戏的快感也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
三、进一步感知b段音乐,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一)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打斗、躲闪、对打动作表现b段乐曲。
1.教师一边哼唱b段第一乐句一边示范打斗动作。
师:在《真假美猴王》的故事里,虽然美猴王孙悟空被师父赶走了,但他却一直想着师父。当他知道假猴王打伤了师父,就立刻找到假猴王,拿起金箍棒向假猴王打去。仔细看,他是怎么打的?
2.教师哼唱b段第一乐句,幼儿模仿教师练习打斗动作。
师:在“金箍”的时候做好准备,在“打斗”的时候打斗,一起来试一试!
3.尝试练习加油后说“吼嘿”为真猴王鼓劲。
师:刚才我看到一位小朋友一下一下的打斗,和音乐非常合拍。等一会儿我说完加油,你们就为真猴王鼓鼓劲说“吼嘿”!
4.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躲闪动作表现b段第二乐句。
师:当真猴王挥棒打假猴王,假猴王马上要反击,真猴王就要躲闪,怎么躲?做给我看看。现在我们想象一下假猴王在反击你,我们一起来躲闪。
5.教师哼唱,师幼尝试用对打动作表现b段第三乐句。
师:经过了打斗、躲闪、真假美猴王开始对打了,一边对打,一边神气地告诉对方:我是真的美猴王。在对打的时候,我说完加油,大家说:我是真的美猴王。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二)师幼随b段慢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来试一试,注意了在打斗的时候打斗、躲闪的时候躲闪、对打的时候对打。(播放慢速b段乐曲。)
(三)师幼随b段原速音乐尝试表现打斗、躲闪、对打动作。
师:这一次音乐变快了,有没有信心跟上? (播放原速b段乐曲。)
点评
由于为b段音乐设计的表演和游戏对动作合乐的精细水平要求比较高,因此教师在此设计了突出重点的学习环节。而且,这位非常有经验的教师还在该环节的初始几步采用亲自慢速哼唱音乐的方法,以便能够让幼儿从容感知音乐与动作的关系,并有充分的反应时间逐步适应录音音乐的速度。只有这样循序渐进、从容不迫的设计,才能够切实保证绝大部分幼儿的学习质量,而且只有这样长期坚持,才能够有效落实培养“从容淡定,稳健扎实”的学习习惯的目标。
四、师幼共同扮演真猴王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们都是真的美猴王,我们合着音乐完整来玩一玩。要注意音乐里先说了什么,等音乐说打斗的时候我们再打斗。(播放完整音乐第三遍。)
五、教师扮演假猴王,全体幼儿扮演真猴王,师幼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当真猴王,我当假猴王,你们打的时候,我假猴王要(躲闪),我反击时你们要(躲闪),然后我们一起对打,这一次在打斗时我不用动作提醒你们了,你们可要自己提醒自己。(播放完整音乐第四遍。)
六、教师扮演真猴王,全体幼儿扮演假猴王,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你们当真猴王表现那么好,我也来试试真猴王,你们来当假猴王,假猴王反应要快,我打你们的时候你们要先(躲闪),再(反击)接着对打。(播放完整音乐第五遍。)
七、教师与一位幼儿商量好选择的角色,两两互动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我要请一位小朋友和我一对一来玩一玩,你想当谁,真猴王还是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注意了你先(打或躲),大家帮我们加油鼓劲。(播放完整音乐第六遍。)
教师引导幼儿积极地评价,如,和音乐很合拍,变出了各种各样造型,打斗的时候反应很快,美猴王神情很生气,两位在合作的时候眼神是有交流的,等等。
八、幼儿和幼儿两两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坐在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你们也和旁边的朋友一起来玩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准备好了,等会儿提醒自己先打斗还是先躲闪。(播放完整音乐第七遍。)
老师引导幼儿进行自我评价:刚才你们在合作的时候有什么困难?
九、幼儿交换角色,站在座位边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
师:现在交换角色,刚才的真猴王,现在变成了假猴王;刚才的假猴王现在变成了真猴王。现在的真猴王举手告诉大家,现在的假猴王举手告诉大家。这一次在鼓劲的时候声音要更响亮。(播放完整音乐第八遍。)
点评
以上两个环节,教师使用了非常精密的双角色教学设计步骤:师、生同角色继续熟悉真猴王动作——生继续巩固真猴王、师新增假猴王示范与全体幼儿互动——师生交换角色——师与一位幼儿结伴示范真假猴王互动——幼儿两两结伴尝试真假猴王互动。这样精密的设计,不但有利于保障绝大多数幼儿在独立结伴操作的时候已经基本清楚所有的表演和游戏配合细节,还有利于避免许多幼儿由于没有弄清楚细节在完整随乐结伴表演或游戏的时候产生迷惘、焦虑的情绪体验,长此以往更有利于避免幼儿产生退缩性的学习态度或不求甚解马虎了事的学习习惯。
十、幼儿尝试表现最后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一)一位幼儿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真假美猴王经过了打斗、72变,还是分不出输赢,故事结尾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如来佛让假猴王现了原形,美猴王一棒打晕了假猴王。)
师:在音乐快结束“金箍棒”时,真猴王就高高举起金箍棒挥向假猴王,假猴王就被打晕倒在地上了。谁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请一位“高级榜样”上来表现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提醒幼儿注意假猴王要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并造型。
(二)集体尝试表现假猴王晕倒的样子。
师:现在我们大家都找个空的位置一起来试一试假猴王晕倒在地的样子。
教师表扬快速晕倒、并摆出不一样晕死造型的幼儿,如,他的舌头都吐出来了,嘴巴都弯了,脚翘那么高。
点评
装死或假装晕倒对于幼儿来说是与前面的“打斗”完全不同的另外一种有效的“刺激”。如果说前面的一“打斗”是一种“动”的刺激,现在“装死”则是一种“静”的刺激。这一动一静的巧妙衔接,便恰到好处地将表演和游戏更进一步地推向了高潮!教师设计的高明之处更在于:在整个活动的前面部分,把这个故事的最终结果隐藏了起来,最后“抖”出这一情节,能够产生出更强烈的激发效果。
十一、幼儿和幼儿再次商量好选择的角色,找到空位置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现在请你们和朋友商量好谁来当真猴王,谁来当假猴王,请假猴王先找到空位置准备好了,请真猴王找到你刚才的朋友站好。注意了,等会儿假猴王在音乐结束“金箍棒”后马上晕倒在地。(播放完整音乐第九遍。)
师:真猴王看看假猴王是不是真的晕死过去了,要用让对方舒服的动作去检查一下。
十二、幼儿邀请客人老师,并商量好选择的角色,在空位置上两两合作完整表现音乐一遍,假猴王在“金箍棒”后晕倒在地。
师:我们邀请客人老师和我们一起来玩一玩。商量好谁当真猴王,谁当假猴王。(播放完整音乐第十遍)
师:今天我们用这个音乐玩了真假美猴王的故事,下次我们再用这个音乐玩一玩关于美猴王的其他故事!
点评
该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幼儿音乐教学心理学的设计原则和技巧,值得学习和借鉴。
活动延伸
尝试让孩子根据这首曲子创编与美猴王有关的其他游戏,如:选拔代理猴王、三打白骨精等。
群游戏活动方案通用5篇相关文章: